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在许贡门下的刺客之手中不幸去世。临终时,他将江东的接任问题托付给了年仅十九岁的弟弟孙权。那时的孙权虽然年轻,但已被东汉朝廷任命为讨虏将军,并被提升为会稽太守,驻守于吴郡。然而,刚接过父兄遗志的孙权,犹如捧着一颗烫手的山芋,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局势和挑战。孙策去世后,江东尚处于动荡之中,士族与寄居的宾旅之士心怀各种复杂情绪和意图,形势扑朔迷离。
孙策的去世后,庐江太守李术公然叛变,而豫章、会稽等地的数万山越之民也在暗中策划叛乱,想要借机反叛孙权的统治。更令孙权困扰的是,家族内部的紧张局势也逐渐浮现,权力斗争的暗流涌动。孙坚的弟弟孙静之子孙暠在背后策划着夺权,而孙权的堂兄庐陵太守孙辅也与曹操悄然联系。种种动向让年幼的孙权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么,孙辅究竟会如何应对这一局势呢?
一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他是孙坚的长兄孙羌的次子,也是豫章太守孙贲的弟弟,因此成为孙策和孙权的堂兄。孙辅的父母早逝,由兄长孙贲抚养成人,兄弟之间的情谊深厚,彼此如父子般亲近。
公元191年,孙坚在征战荆州时不幸被刘表部下黄祖伏击阵亡。孙辅的兄长孙贲担任起护送父亲遗体回乡的重任,并带领孙坚的部队撤回。命运似乎注定了他们的道路,袁术迁都寿春后,孙贲选择依附他。公元195年,孙辅随孙贲与孙策一起平定江东。当时,孙辅已经担任了扬武校尉等重要职务,战功显赫。
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出征丹杨和其他七个县时,特地派孙辅驻守历阳,目的是抵御袁术的威胁并争取当地百姓的支持。孙辅不仅鼓励百姓自保,还在与敌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成功捕获敌将祖郎,这一举动也让孙辅在江东平定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二
到了建安四年(199年),孙辅与孙策一同出征,向西进攻庐江太守刘勋。在激烈的战斗中,孙辅屡屡冲锋在前,表现异常出色,屡次获得战功。孙策因此对孙辅愈加倚重,任命他为庐陵太守,负责平定和安抚地方,并设立县官。随着时间的推移,孙辅逐渐升任平南将军,并兼任交州刺史,其在江东集团中的地位愈发显赫。
然而,公元200年,孙策英勇去世,整个局势变得愈加复杂。孙辅心中暗生忧虑,他认为年轻的孙权可能没有足够的力量捍卫江东的安危。因此,趁孙权外出时,孙辅悄悄派遣使者与曹操进行秘密接触,试图为自己寻找后路。孙辅的行为显然是在为可能的失败做准备,他心中不安,害怕孙权的统治无法稳定,一旦局势崩塌,他可以迅速投靠曹操。
三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孙辅与曹操的暗中联系很快被人揭发。当孙权回到江东时,故意装作不知情的样子,和张昭一同召见了孙辅。他低声说道:“兄弟之间的不愉快为何要让外人知道呢?”孙辅听到这话,心知不妙,慌忙否认与曹操有任何交情。
孙权一言不发,冷静地将孙辅与曹操往来通信的信件递给了张昭。张昭将信件呈现给孙辅,孙辅看到后羞愧得无话可说。孙权愤怒之下,决定采取行动,清理门户。孙辅的亲信被一一处决,他的军队也被削减,最终,孙辅被软禁在家,无法再参与任何实权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