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时代如滚滚长江,波涛汹涌。在这历史洪流中,许多英杰在波涛中浮现又没入,后人纵然记住了关羽斩华雄、典韦拼命抗敌等流传广泛的故事,却鲜有人提及那些不为人知的英雄。而提到这三位猛将,若你有所耳闻,那你便是对三国有着深厚热爱的真粉。
首先要介绍的是罗宪,他的名字在蜀汉衰败之际熠熠生辉。虽人们常说蜀国在后期人才稀缺,但罗宪的存在无疑是一个有力反驳。当邓艾攻陷成都,刘禅无奈投降之时,东吴却表面上派军援助,却实则企图乘此良机掠夺一切。当时的大将陆抗举兵入蜀,罗宪意识到了东吴的险恶用心,盘算着若不奋起反抗,必将遭受失去家园的厄运。于是,他号召城中的将士,讲解时局的利害关系:如今蜀汉已灭,倘若东吴趁机而入,无疑是对我背信弃义。最终,罗宪带领几千忠心义士,誓言与东吴决一死战之斗,壮志凛然。
身为巴东的太守,罗宪麾下兵力并不雄厚,唯有数千人。深知孤城难以抵御敌军的他,急忙向司马昭请援,同时将在城中加固防御,修缮甲胄器械,激励将士士气,做好迎战的准备。东吴的首轮进攻由抚军将军步协统领,他自以为蜀汉刚刚灭亡,守城士兵必定气馁,然而却遭遇了惨败而归。孙休对此感到不甘,立即派遣镇军将军陆抗及征西将军留平率领三万大军再度进攻永安。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罗宪屡次击退敌军的攻势,令陆抗困守永安长达半年仍无力攻破。
其次是吕岱,一个在历史上鲜有人知的将领。尽管他踏上战场时自己已是年长之人,但他为东吴贡献了才华与雄才。从四十多岁开始,吕岱为东吴奔忙,之后的五十年间,他不仅参与了东吴多次平定叛乱,战功赫赫,还在诸多大型叛乱中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稳定东吴的政权贡献良多,后来官至大将军。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则是一代猛将文鸯。他不仅继承了父亲反抗司马家统治的意志,更以一己之力直面司马师的大军,屡次在战火中出入,斩敌无数。传说在一场厮杀中,文鸯甚至在敌营内高喊司马师的名字,令司马师惊恐不已,甚至因惊吓而眼疾发作,眼珠子掉落。在诸多正史中,如《资治通鉴》、《晋纪》及《晋书》,对于文鸯以单骑之力击退敌兵的传奇都有详细记录,罗贯中的小说中也提及了他的英雄事迹,显示出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不仅是可与赵云并论的勇将,而且在后期指挥作战,强大敌人入侵,声名远播,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三国后期的顶尖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