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大约三百年,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其地位与汉朝不相上下。然而,现代人对唐朝的认识多来源于《隋唐演义》这本小说,使得这一历史时期在后人心中变得相当熟悉。史书和文学作品共同构成了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其中玄武门之变的故事更是引人注目。
实际上,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远比小说中描写的要残酷得多。兄弟之间相残的事件并不是个例,唐朝也未能幸免。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起兵于太原,随后他的三个儿子纷纷开始征战四方,其中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和成就尤其突出。
然而,李世民身为二子,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并不具备合法的皇位继承权。在唐朝建立后的初期,三兄弟之间的关系相对和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逐渐难以压制李世民的权势,权力欲望所带来的紧张气氛逐渐加剧。
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发起了震撼历史的“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他的长兄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李世民被后世誉为英明的君主,很多人至今视他为千古一帝,毫无疑问,他的确是个出色的统治者,成功实施了贞观之治。
然而,在历史评价中,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这一行为成了他唯一的污点,若不是这桩悲剧,李世民无疑会被记载为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之一。但关于他弑兄杀弟的历史记载,并非如表面所现。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世民杀兄似乎是出于无奈。
《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列传》中提到:“建成与元吉阴谋使用毒药,企图引导太宗入宫宴请,最终使太宗痛苦不堪,吐血不止。”这一事件不仅在《旧唐书》中有记载,《资治通鉴》也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
据旧唐书所述,李建成邀请李世民赴府中共进晚餐,而餐中暗藏剧毒。为了自保,李世民不得不采取了极端手段,杀死了自己的大哥。然而,史书记载并非全然可信,也不能一概而论。此外,还有记录显示,李建成故意送了一匹马给李世民,企图通过马匹将其摔死,幸而李世民马术高超,最终避免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细读史书,我们不禁提出疑问:李世民为何多次吞下毒酒,却仍能侥幸逃生?众所周知,古代的毒酒威胁致命,喝下必死无疑,绝无生还的可能。因此,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李建成所用的毒药品质低劣;其二,李建成根本未曾下毒。
其实,真相是李建成并没有对李世民施加毒药。那么,李世民为何如此描绘历史呢?原因很简单,李世民在篡改历史。李建成身为皇太子,根本不需要用卑劣的手段对付李世民,但从史书记载来看,李世民却仿佛成了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