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凭借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开始大肆封赏群臣。文臣中,诸葛亮是首屈一指的军师,而武将中,关羽被尊为最高统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员武将被封为五虎大将,成为蜀汉政权中不可忽视的支柱。这五人不但威名赫赫,而且为蜀汉的崛起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如果要评选出最不称职的五虎大将,会是谁呢?我们可以从关羽的言辞中找到答案。
一、关羽如何看待五虎大将
刘备称汉中王后,立即派遣前部司马费诗来荆州,亲自为关羽授印。关羽接过印信后,问道:“汉中王封我什么职位?”费诗答道:“五虎大将之首。”关羽又问:“五虎大将具体是哪几位?”费诗列举道:“关、张、赵、马、黄。”关羽听后怒道:“翼德(张飞)是我弟;孟起(马超)是名门之后;子龙(赵云)历尽沙场,算得上是我的弟弟。可是,黄忠,他是什么人,竟敢与我同列?大丈夫岂能与老卒为伍!”
关羽的言辞中,初看之下,似乎他最看不起的便是年老的黄忠。他之所以不愿与黄忠为伍,主要原因就是黄忠的年纪比他大得多。关羽不止一次表露出对黄忠的轻视,这或许也源于他心中的某种优越感。在关羽看来,自己年富力强,而黄忠年老体衰,岂能与自己并列?然而,关羽的不满,并不止于此。他也许是在质疑黄忠的战功与地位,更在乎自己心中的骄傲与荣誉。
二、张飞与赵云的地位无可动摇
五虎大将的封赏,是根据立下的战功决定的。张飞自桃园三结义后,便一路随刘备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几乎无一场战争缺席。他不仅战功显赫,且与刘备和关羽结为义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因此,关羽对张飞的地位从未有过异议,尤其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关羽更明确表示:“翼德吾弟也。”这一点上,关羽毫无疑问地认定了张飞的五虎大将地位。
赵云的地位也同样稳固。从赵云随刘备征战穰山、长坂、大汉水,屡次救驾保命,关羽的评价自然不会有任何怀疑。“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赵云的功绩不仅令关羽心服口服,也深得刘备的信任。因此,赵云入选五虎大将,完全是众望所归。
三、黄忠的战功丝毫不逊色
对于黄忠,虽然他年事已高,但他的战功和英勇绝不容忽视。关羽与黄忠在长沙城下激战一百回合,最终打得难分难解,关羽不得不采取策略改变,与黄忠博弈一番。战后,关羽由衷赞叹:“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
在定军山一战中,黄忠大刀阔斧,斩杀了曹军的夏侯渊,为刘备的汉中之争奠定了基础。若论战功,黄忠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三国名将。更何况,他的箭术和刀法,都足以让任何年轻的将军甘拜下风。对于黄忠的质疑,只能看作是关羽因其自尊心受损的反应,而非真正的评价。
四、马超的战功相对平庸
马超虽出身名门,武艺高强,但归降刘备后的表现却难以与其他四位五虎大将相提并论。马超在西凉时威震四方,甚至让刘璋闻风丧胆,但他真正为刘备立下的战功并不显赫。马超曾在成都城下逼迫刘璋投降,但之后便鲜有建树。在与曹军的几次交战中,马超表现平平,更多时候只是作为辅助力量存在。
尤其是在天荡山和斜谷之战中,马超虽有参战,但真正夺得功劳的,还是赵云和魏延等人。因此,马超的五虎大将之位,更多是因为他背后的“世代公侯”这一身份,而非个人的战功。他的地位相对其他大将,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综上所述,五虎大将各有千秋,但从关羽的评价来看,黄忠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英勇与战功无可挑剔,绝对配得上五虎大将的称号;而马超的表现,却显得相对平淡,更多的是依靠家世和威名,而非实实在在的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