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1月30日,婉容与溥仪在紫禁城举行了婚礼。虽然清朝早已灭亡,但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仍给予清朝皇室一些优待条件,特别是在名誉和居住方面,清室的尊号没有被废除,依旧居住在故宫。因此,皇帝与皇后的婚礼依旧按照清朝的传统礼仪进行,而婉容的凤舆更是从东华门抬入紫禁城的内廷。由此,婉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尽管溥仪已退位,清朝已亡,但不少军阀与贵族依旧怀揣着复兴梦想,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为皇后,带来家族荣光。袁世凯曾打算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溥仪,而张作霖和徐世昌也曾想通过婚姻建立联系。许多军阀将自己女儿的照片送进宫中。为何婉容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溥仪的皇后呢?
婉容的出身显赫、才艺出众,是她能成为皇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清朝选皇后时,最为看重的就是门第,婉容名叫郭布罗·婉容,出身正白旗满洲贵族,父亲是内务府大臣,母亲是皇族定郡王溥煦的孙女,显赫的家世无疑为她的选拔加分。婉容的家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帽儿胡同,这里曾是许多清朝贵族的聚集地。与许多清宫历史照片中的女子不同,婉容自幼容貌绝世,仪态优雅、端庄美丽,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族气质,被誉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此外,婉容的父亲非常开明,推崇男女平等,特意请英语教师教她西方文化,还为她安排钢琴课程,使得她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还具备了西方现代女性的素养,成为了当时贵族圈中非常出名的才女。
婉容不仅是因为她高贵的出身和美丽的外貌得以成为皇后,还是因为她的父亲全力推动她进入皇宫。婉容的父亲荣源,作为内务府的大臣,渴望女儿能够成为大清的皇后,这不仅关乎个人荣誉,也是家族的荣耀。许多军阀和权贵也希望通过联姻实现家族的利益,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嫁给皇帝被视为家族的荣耀,是一种能够带来巨大社会地位的身份象征。因此,许多人都曾递上自己女儿的照片,企图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新皇后。荣源为了这一目标,花费了二十万,通过各种关系疏通,甚至请宫中有影响力的人物帮助,最终找到了已故隆裕太后的继任者——端康皇太妃,向她争取支持,希望她能在溥仪面前美言几句,帮助自己的女儿实现梦想。果然,在端康皇太妃的推荐下,婉容最终被选为皇后。这一消息传到荣源家中时,荣源几乎激动得晕了过去,可见他为了女儿能成为皇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端康皇太妃之所以推荐婉容,也与她自身的素养密切相关。婉容不仅出身名门望族,而且知书达理,品行端正,深得端康皇太妃的喜爱。端康皇太妃与溥仪关系亲近,常能在他耳边影响他的决策,而溥仪在众多候选皇后的照片中无法做出决定,最终在端康皇太妃的帮助下,选择了婉容作为新皇后。
然而,婉容成为皇后并不代表她的命运开始顺利。她嫁给了末代皇帝溥仪,命运也因此进入了悲剧的轨道。1946年6月20日,婉容在延吉市离世,年仅40岁,结束了她那注定悲凉的一生。假如她没有嫁给溥仪,也许她会过上不同的生活,成为一位民国时期的才女和美人,但她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或许在她临终前,她也会在心底感到遗憾,悔恨父亲当年力推她成为皇后,才让她走上了这一条充满悲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