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趣述三国的第一百一十四讲,内容为独家原创,若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徐荣在《三国志》中没有被单独立传,由于他早逝且事迹并不突出,因此往往容易被人们遗忘,历史书籍甚至没有留下他的表字。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物,却曾在战场上打败过曹操,战胜过孙坚,因此我们无法将他的身影从历史的印记中抹去。每一个小人物都有其特殊和重要的存在意义。
徐荣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将领,也是董卓的部将。曾有人评价他,称他为三国将领中最易被忽视的英雄,孤独的辽东名将。那么,缘何被如此评价呢?在《三国演义》中,徐荣被描绘成一个在夏侯惇的多次交锋中,以失败而陨落的三流将领,而演义与真实历史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实际上,历史上的徐荣乃是一位颇具声望的猛将,他的战绩足以让人震惊。尽管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但他却足够有资格跻身三国时期的一线大将行列。
在汉初平元年,曹操召集了十八路大军,誓言要铲除董卓,但由于同盟内部的各自为战,导致军队行动迟缓,曹操最终不得不亲自率兵追击董卓。在他的计划中,只要拿下董卓,便可一举定天下。然而,当曹操的军队向西前进到荥阳汴水时,遇上了董卓的部将徐荣。或许曹操并未预料到,他与徐荣之间的这场交战竟使他遭遇失败,甚至中箭受伤,骑马也受了重伤。当时的曹操形势相当险峻,要不是曹洪冒着生命危险施以援救,把自己的马让给他,曹操的命运就可能会截然不同,后来的历史流程也会因此而改写。如此看来,徐荣可以说是被历史的演义所冤屈的人物之一。
在徐荣战胜孙坚的那段历史中,更能彰显他的果敢和狠辣。长沙太守孙坚同样是带着豫州军队前来讨伐董卓,而董卓之前派遣徐荣与李蒙进行掳掠。在梁这个地点,徐荣与孙坚多次交战,最终战胜了孙坚,并生擒了颍州太守,甚至将其煮杀。孙坚战败后再次撤兵至梁东,并派遣东郡太守胡轸携带五千兵力,借助吕布的支持主动出击徐荣的军队,然而最终也是被徐荣击败,因此徐荣也因此一战成名。
然而,徐荣最终是在动乱中战死的,他的死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他死于乱军之中并非因战场失利,而是源于胡轸的叛变。作为凉州军中唯一的非凉州将领,徐荣一直受到凉州军的排挤,因此在凉州军重新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胡轸的地位显然占了优势。而且,许多凉州将领并未全力以赴,选择了半推半就的态度。因此,与其说是徐荣在军事上失败,不如说他在政治的斗争中付出了生命。
回顾三国历史,关于徐荣的记载仅有三件事情:击败曹操,战胜孙坚,英勇战死。尽管董卓在三国历史上并非正义之臣,但作为主公重要手下的徐荣,尽职尽责,堪称是一位颇具礼节的将领。
注:图一为孙坚与曹操,图二为孙坚与曹冲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