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北伐,也被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姜维对曹魏发起的系列北伐战争。《三国志》中的记载显示,姜维在238年至262年期间,总共发动了十一次北伐。尽管这场战争的规模并不算庞大,但蜀汉的国力因连年征战而逐渐耗尽。曹魏虽有强大的国力支持,但仍不得不调动精锐将领来应对姜维的北伐。那么,哪些曹魏的武将曾在这场战争中阻挡了姜维的进攻呢?
一、郭淮
郭淮从东汉末年开始便为曹魏效力,参与了汉中之战等多个重要战役。随着曹魏政权的建立,郭淮被任命为雍州刺史,并积极参与抵挡诸葛亮北伐的战斗。公元240年,姜维率兵进攻陇西,郭淮随即出征迎战。尽管经过激烈对抗,姜维并未取得显著胜利,最终退兵。这一局面表明郭淮在军事上的精明和谨慎,为姜维初期的北伐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嘉平二年(250年),郭淮升任车骑将军和仪同三司,并被封为阳曲侯。然而,到了正元二年(255年)正月,郭淮不幸去世,享年尚不算长。朝廷追赠他大将军,并给予了“贞”的谥号。
二、陈泰
陈泰是曹魏名将,也是司空陈群的儿子。年少时,他担任散骑侍郎,并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颍阴侯的封号。随着时局的变化,陈泰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游击将军、并州和雍州刺史以及尚书等。随着高平陵之变的发生,陈泰力劝大将军曹爽投降,因此赢得了司马懿家族的深厚信任。为了避开宫廷的权力斗争,陈泰主动要求外调,担任雍州刺史,并成功防御了姜维的多次进攻。尤其是在狄道之战和曲城之战中,陈泰率军严密防守,令姜维难以突破。凭借着曹魏强大的实力,姜维难以在陈泰的防线前占得便宜。甘露元年(256年),陈泰被召回朝中,担任尚书右仆射,并在后期随司马昭两度参与抵御东吴的进攻。景元元年(260年),陈泰去世,享年不算长,朝廷追赠他司空,并谥号穆侯。
三、王经
王经,字彦纬,来自冀州清河郡,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将领。正元二年(255年),姜维攻入陇西时,王经被命令出征抵挡,但不幸在狄道遭遇姜维的强大进攻,被打得溃不成军。王经一度被围困在狄道城内,几乎陷入绝境。幸得陈泰和邓艾的援助,三方联手才击退姜维,化解了这场危机。这次战斗的胜利,使得王经得以免于被朝廷追责,随后被召回并升任司隶校尉和尚书。然而,在甘露五年(260年),在司马昭弑君之后,王经因未及时上报情况,而遭到逮捕与处决,死于非命。
四、司马望
司马望,原为司马懿的侄子,也是司马朗的养嗣子。在曹魏末期,司马望因受曹髦宠信,心生不安,主动请求外派,担任征西将军,管辖雍、凉两州,任职长达八年。在此期间,司马望多次抵御姜维的进攻,保卫了曹魏的西部边疆。在防御姜维的过程中,司马望展现了极高的军事才能,使曹魏得以在西部保持稳固的防线。凭借出色的表现,司马望被征召回朝,升任卫将军、中领军,并最终晋升为司徒。西晋建立后,司马望被封为义阳王,继续在多个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领导中军对抗东吴的侵略。泰始七年五月(271年6月17日),司马望去世,享年67岁,朝廷追赠他“大司马”,并谥号“成”。
五、邓艾
在姜维的众多对手中,邓艾无疑是最为卓越的一位,他多次给姜维带来沉重打击。比如在公元256年7月,姜维与邓艾在段谷展开激烈交锋。由于汉中守将胡济未能按时支援,蜀军的阵脚大乱,导致大败,士卒死伤惨重,民众纷纷责怪姜维,甚至导致陇山以西地区的骚乱。姜维败退后,向朝廷请辞,并自请贬职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这场战斗使得邓艾再次证明了他在与姜维的对抗中的统治地位,成为姜维北伐道路上最为强大的敌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