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幼名彭祖,后又称皓宗,乃东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刚登基时,孙皓实行仁政,表现出宽厚的政治风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陷入酒色之中,暴政加剧,残忍杀戮,导致了东吴的国势衰败,并在最后的年月里引起中原的恐慌,甚至使晋朝对其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天纪四年(280年),东吴被西晋所灭,孙皓最终投降,并被晋朝封为归命侯。作为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究竟曾杀害了多少大臣呢?
一、濮阳兴
濮阳兴(生卒年不详),字子元,陈留人(今河南开封一带),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臣。孙休去世后,濮阳兴与张布共同推动孙皓继位。孙皓登基后,濮阳兴被任命为侍郎,并兼任青州牧。可惜,濮阳兴很快因万彧的谗言被陷害,遭流放至广州。途中,他更是被孙皓派人追杀,最终濮阳兴全家被满门抄斩,三族遭夷。
二、张布
张布(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历任长水校尉、辅义将军、骠骑将军等职,并封为永康侯。张布在孙皓即位初期,因不满其暴政而公开发泄不满。最终,张布因为这份怨言遭到了孙皓的极端报复,他的整个家族被孙皓彻底铲除,三族遭到夷灭。
三、万彧
万彧(生卒年不详),字不详,一说字文彬,或称号左山。孙休去世后,万彧力荐孙皓继位,并最终辅佐其登基。孙皓即位后,万彧被任命为右丞相。然而,在凤凰元年(272年),孙皓外出,万彧与留平商议废立事宜,不幸泄露了秘密。孙皓回国后,设宴招待二人并在酒中下毒。侍者因未能按照孙皓的指示下足酒量,反倒让留平成功解毒,最终逃脱。万彧心情郁郁不得解,最终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切正是孙皓间接促成的悲剧。
四、贺邵
贺邵(226年—275年),字兴伯,吴国将领贺齐之孙、贺景之子。贺邵在孙皓即位后被任命为中书令,并兼任太子太傅。然而,孙皓荒淫无度,贺邵忍无可忍,终于上书劝谏,警告孙皓以免国祚败坏。孙皓对此极为恼火,决定将贺邵囚禁并加以酷刑。贺邵最终死于非命,年仅49岁。他的家族在他死后被流放至临海郡。
五、熊睦
熊睦,孙皓即位后被任命为广州刺史,随后还担任了尚书职务。熊睦看孙皓为政严酷且暴虐,曾微有谏言。然而,孙皓大怒之下,决定将熊睦处死,令他惨遭毒手。
六、王蕃
王蕃(228年—266年),字永元,吴国学者与官员。起初担任尚书郎,后来担任散骑中常侍及驸马都尉等职。吴太平三年(258年),王蕃任夏口监军,并且在学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根据张衡的理论重新制作了浑天仪,并用勾股定理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接近3.1556,极为接近当时的“祖率”。然而,他最终因醉酒被孙皓所杀,年仅三十九岁。
七、楼玄
楼玄(生卒年不详),字承先,沛郡蕲县(今安徽宿州东南)人。楼玄曾在孙休时期担任监农御史。孙皓即位后,楼玄升任散骑常侍、会稽太守及大司农,并且负责管理宫殿事务。然而,由于多次与孙皓意见不合,楼玄被诬陷并被流放广州。最终,楼玄又被流放至交阯,最终在压力下选择自杀。
八、韦曜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早年以才学和文章闻名,曾担任丞相掾、西安县令等职务。孙休在位时,他曾担任中书郎,并主管国子学。孙皓即位后,韦曜被封为高陵亭侯,并担任中书仆射与侍中。然而,在凤凰二年(273年),韦曜因政治原因被孙皓赐死,终年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