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420年—479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是南朝的正统王朝,而且在四个南朝朝代中,存在的时间最长,疆域也最为广阔。共经历了四代君主和十位皇帝,历时59年。由于其开国君主刘裕姓刘,为与后来的赵宋区别,后人将其称为刘宋。令人关注的是,刘宋的10位皇帝中,8位遭遇了弑杀,只有2位安享晚年,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的王朝中较为罕见。
一、刘裕
刘裕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他出身贫寒,少年时家境贫困,但凭借其出众的军事才能,投身北府军,逐步崭露头角。凭借着显赫的战功,他掌握了东晋的实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号宋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以“代晋自立”的方式,建立了宋朝,定都建康,年号“宋”。
刘裕的统治期间,致力于江南经济的发展及汉文化的弘扬,他推动了“元嘉之治”的奠基,为江左六朝的疆域扩展及政权稳固立下了赫赫战功。明代的李贽赞誉他为“定乱代兴之君”。然而,刘裕虽然雄图大志,却未能完成北伐北魏的计划。永初三年(422年),他因病去世,享年六十岁。他的庙号为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
二、刘义符
刘义符是南朝宋的第二位皇帝,为宋武帝刘裕的长子,母亲是张夫人。继父刘裕即位后,他被册立为皇太子,并于永初三年(422年)继位,年号“景平”。然而,刘义符在位期间并未能稳住政权。景平二年(424年),权臣徐羡之和谢晦等人联合废除了他,将其降为营阳王,且不久便被暗杀,享年仅19岁。
三、刘义隆
刘义隆是南朝宋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第三子,也是刘义符的弟弟,母亲为文章太后胡道安。在哥哥刘义符被废后,刘义隆顺利继位。刘义隆继位后,迅速清除了权臣徐羡之、傅亮和谢晦,延续了父亲刘裕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元嘉之治”。但他多次北伐北魏都未取得胜利,这使得刘宋的国力逐渐衰退。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义隆被自己的儿子、皇太子刘劭弑杀,年仅47岁。他的庙号太祖,谥号文,葬于长宁陵。
四、刘劭
刘劭是南朝宋的第四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子,母亲为袁齐妫。元嘉三十年(453年),刘劭联合始兴王刘濬发动宫廷政变,弑父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太初。然而,刘劭的统治并未持续多久。很快,他就受到武陵王刘骏的讨伐,在兵败后被杀,时年30岁,仅在位三个月,史书称他为“元凶”。
五、刘骏
刘骏是刘宋的第五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子,宋明帝刘彧的异母兄,母亲为路淑媛。元嘉三十年(453年),刘劭弑父后,刘骏发动兵变,成功杀死刘劭,夺得了皇位。大明八年(464年),刘骏因病去世,时年35岁。在位十二年,他的庙号为世祖,谥号孝武皇帝,葬于景宁陵。与父亲刘裕类似,刘骏也享有善终的结局。
六、刘子业
刘子业是南朝宋的第六位皇帝,也是宋孝武帝刘骏的长子,母亲为文穆皇后王宪嫄。大明八年(464年),刘子业继位,年号“永光”。他即位时年纪尚轻,且基础较为薄弱,面对宫中的权臣、宗室和藩镇,他感到自己内心动荡。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他开始大肆杀害大臣,囚禁王族,导致朝政混乱。
景和元年冬(466年1月),刘子业被湘东王刘彧等人所弑,时年仅17岁,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
七、刘子勋
刘子勋是南朝宋的第七位皇帝。刘子勋曾在宋明帝刘彧篡位后,短暂地被立为皇帝。泰始二年(466年),刘子勋被刘彧的大将沈攸之所杀,时年11岁,葬于寻阳庐山。
八、刘彧
刘彧是南朝宋的第八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孙子,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刘骏的异母弟,母亲为沈容姬。景和元年(465年),刘彧弑父即位。泰豫元年(472年),他因病去世,时年34岁,庙号太宗,谥号明皇帝。
九、刘昱
刘昱是南朝宋的第九位皇帝,宋明帝刘彧的长子,母亲为贵妃陈妙登。泰豫元年(472年)四月,刘昱即位,元徽二年(474年),他任命萧道成为宰相。刘昱为人残暴,致使朝政混乱,最终权力逐渐转移到萧道成手中。元徽五年(477年),刘昱被萧道成所杀,年仅15岁,之后追废为苍梧王,史称“宋后废帝”。
十、刘准
刘准是南朝宋的末代皇帝,宋明帝刘彧的第三子(也有说法称他为桂阳王刘休范的儿子)。元徽五年(477年),在萧道成的支持下,刘准即位。尽管名义上为帝,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掌握实权,所有权力都集中在萧道成手中。升明三年(479年),刘准被迫禅位给萧道成,同年5月6日,他被杀,年仅1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