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结束的中日甲午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之前,几乎所有曾欺凌清朝的列强都来自于欧洲,而这次居然是身边的日本对清朝发起了挑战。
日本之所以如此自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将明治维新后取得的经济成果,几乎全部投入到了海军建设之中。若是海军无法为他们带来预期的回报,那么这些巨大的投入就将毫无意义。
日本和清朝的军备竞赛,在当时几乎是公开的秘密。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的北洋水师曾两次对日本展示实力,这让日本深感震惊,并誓言将所有的财政资源集中投入海军建设。
然而,考虑到日本的国土面积极其有限,要想超越清朝庞大的北洋水师,实在不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连明治天皇都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将省下来的钱用来增强海军力量。
与日本相比,清朝的财政状况截然不同。慈禧太后一餐饭上百道菜,随便修个花园便花费数百万两白银。即便如此,清朝依旧有足够的财力来建设北洋水师,这正是得益于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庞大的人口。
甲午海战前,日本海军的总吨位已经超过了北洋水师接近1万吨,这也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信心。战争结束后,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网络上有个笑话说,只有在逼迫父母时,才知道他们能拿出多少钱来。在甲午战争前,除俄国外,其他列强对清朝的态度一直都是细水长流,他们并不敢过于压迫清朝,生怕一口吃不成胖子,导致清朝崩溃,而他们的利益也随之丧失。
但俄国却不同,甲午战争前,他们已经从清朝手中悄悄夺取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这些大多是通过秘密条约获得的,但也没有引起其他列强的足够警觉。
战争结束后,日本和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份条约令列强们震惊不已。日本要求清朝割让台湾、澎湖群岛、辽东半岛,并支付2亿两白银的军费赔偿。
单从赔款这项内容来看,清朝之前对外的赔款总和可能还不及此次的数额,这让英国、法国等国都大为吃惊。
此外,为了维护其在东北的利益,沙俄联合德国和法国,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而清朝则得支付3000万两白银来赎回这片土地。最终,清朝需要支付的赔款总额达到了2.3亿两白银,其中5000万两白银作为第一期款项需在订约后的6个月内支付。
当时清朝的年收入约为8000万两白银,等于清朝必须在3年内不吃不喝,才能偿还这笔债务。然而,那时急需资金的地方非常多,几乎无人看好清朝能够按时偿还这笔巨额赔款。
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清朝最终成功在3年内偿还了全部款项,这让列强们对清朝刮目相看。没想到清朝竟然拥有如此强大的财力和韧性,令各国纷纷表示,如何从中获益才是最为重要的。
1900年,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许多外国传教士、修女被暴民袭击。这一事件为列强提供了借口,联合11国发动了所谓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俄国和日本也参与其中,并要求清朝赔偿共计4.5亿两白银。由于清朝一时难以支付如此巨额赔款,双方商定将赔款分39年偿还,每年支付4厘的利息。
签订此条约后不久,清朝的皇帝光绪帝去世,而慈禧太后则迅速恢复了对政权的控制。通过这次战争,列强们又一次看到了清朝在困境中坚韧的生命力。
然而,沙俄的侵略行为并未止步。1896年,沙俄开始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借机扩大其在东北的控制。随着“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沙俄开始以保护铁路为名,兵分七路进军,占领了东北三省的大片土地。
沙俄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背后,其真正意图是为了侵占东北以及整个东三省。面对这一情况,日本毫不犹豫地向清朝提出警告:如果你们承认沙俄在东北的侵占,那么德国就会占领山东,英国会占领长江沿线,而日本则绝不会坐视不管。
面对来自世界列强的压力,沙俄只能勉强承诺:我们只是为了保护铁路,一旦铁路安全,将立即撤军。但实际上,沙俄并未遵守承诺,仍然在东北占据了五年之久,甚至在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掠夺行为。俄军在东北的暴行,与日后日本军队的行径几乎无异。
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迅速对沙俄进行反击。经过一场惨烈的战斗,沙俄最终败北。1905年,在美国的调解下,沙俄与日本签订了《朴茨茅次条约》,条约中规定,沙俄完全撤出东北地区,只保留中东铁路的经营权。
尽管日本取得了胜利,但国内舆论却并不认同此次战争的价值,很多人认为与甲午战争相比,日俄战争根本不值得。于是,虽然日本在战争中获胜,却仍然在国内政坛引发了震荡。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沙俄在东北长达五年的侵占,清朝在日俄战争期间却始终保持中立。对于东北的百姓来说,战争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尽管如此,日本最终选择将东北归还给清朝。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终,这片土地再次归属于中国。
然而,时至1931年,日本却再次悍然侵占东北,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而到了1945年,二战结束时,苏联同意对日宣战,并通过《雅尔塔协定》重新确立了沙俄在东北的部分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