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人是欧洲的主要民族之一,历史上与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一起并列为罗马时期的三大蛮族。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曾经强大的罗马人逐渐消退,而这三大蛮族逐渐成为了欧洲的主宰。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分别主宰了西欧和中欧,而斯拉夫人则主要定居于东欧。斯拉夫人也并非单一民族,和日耳曼人一样,他们有着许多分支。
总的来说,斯拉夫人分为三个主要的分支: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由于这些地区都曾是斯拉夫人的故土,沙俄在其扩张过程中自然把吞并这些地区视为理所当然。西斯拉夫地区的并入相对顺利,18世纪末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灭亡让沙俄占领了大量西斯拉夫的土地。然而,南斯拉夫的局势却成了沙俄的心病,因为当时巴尔干半岛掌握在奥斯曼帝国手中,这一强大的对手让沙俄感到难以应付。
在中世纪之前,巴尔干半岛是东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区,而沙俄当时仍是一个弱小的莫斯科公国,根本没有能力窥视这片土地。随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奥斯曼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东欧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莫斯科公国摆脱了蒙古的控制,逐渐统一了东北欧的罗斯地区。更有甚者,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东罗马末代公主索菲娅,从此自诩为“第三罗马”。
从15世纪开始,俄国人便怀有一个梦想——攻占君士坦丁堡,夺取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复兴罗马帝国。然而,这一梦想的实现之路充满艰难与曲折。直到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俄国才开始逐步实施这个计划。1700年,沙俄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了亚速地区,成功打入黑海,进而展开了与奥斯曼帝国的长期战斗。虽然在战争初期奥斯曼土耳其的优势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奥斯曼帝国的衰退让沙俄逐渐取得了胜利,特别是在18世纪末,沙俄成功占领克里米亚,为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
沙俄在处理巴尔干问题时有其独特的手段,他们往往先通过支持当地民族独立,使其成为沙俄的附属国,待时而动,寻找合适的理由将其正式纳入版图。然而,沙俄的计划在1917年因为一战中的覆灭而遭到破灭。与此同时,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正忙着进行独立运动,根本没有考虑与沙俄合并。在这一背景下,巴尔干半岛的独立之路注定充满波折。
一战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遇刺杀。萨拉热窝位于波黑,而波黑正是巴尔干半岛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除了沙俄盯着巴尔干,奥匈帝国同样对这片地区心生觊觎。奥匈帝国与沙俄在地理上更接近,尤其是东斯拉夫人的沙俄与巴尔干的联系更加密切。尽管如此,奥匈帝国和沙俄最终都在巴尔干的泥淖中陷入困境,导致它们在一战中最终覆灭。巴尔干半岛随即迎来了南斯拉夫王国的成立,成为其独立建国的象征。但当时的南斯拉夫仅包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等几个国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于1941年灭亡了南斯拉夫王国,巴尔干地区再次陷入了政治真空。此时,不仅日耳曼人为代表的德国垂涎欲滴,东斯拉夫人为主的苏联也继承了沙俄的志向,觊觎着这片战略要地。虽然苏联并未直接吞并南斯拉夫,但他们极力想将南斯拉夫拉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推广自己的理念。
此时,一个名为约瑟普的克罗地亚青年在一战中被俘,加入了沙俄军队,并参与了高尔察克部队的打击。由此,约瑟普确立了一个宏大的目标,那就是在巴尔干半岛建立一个类似苏俄的集团,实现南斯拉夫的统一。经历多次挫折,约瑟普最终在1934年出狱后,化名铁托,继续在苏联的帮助下为南斯拉夫的未来打下基础。
二战爆发后,铁托通过苏联的支持击败了德国侵略者,逐步完成了南斯拉夫的统一。此时的南斯拉夫包括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马其顿,基本控制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然而,这一切是否代表沙俄未能完成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呢?实际上并非如此。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虽然和苏联有着相似的政治体制,但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甚至在某些时候变得对立。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不愿成为苏联的附庸,拒绝加入华沙条约。
南斯拉夫人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曾长期在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统治下挣扎,他们渴望能够自主管理自己的命运。相比之下,苏联显然希望将南斯拉夫纳入自己的阵营,这种态度在铁托的眼中难以接受。即便在二战期间,铁托与苏联之间也有不少摩擦,尤其是在1945年,苏联提出将南斯拉夫划分为两部分,这引发了铁托的强烈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尤其是在苏联开始干预南斯拉夫的内政时。例如,苏联插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事务,企图通过这些国家影响南斯拉夫的内部决策。最终,南斯拉夫与苏联的关系彻底破裂,铁托在1948年宣布与苏联断交,撤走所有苏联援助。
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它们的存在代表了俄国历史上两种重要的政治形式。作为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它们的终极目标始终是完成斯拉夫民族的统一。沙俄虽然在其鼎盛时期完成了东斯拉夫和西斯拉夫的统一,但随着沙俄的灭亡,这一成果随之消失。苏联则勉力保持了东斯拉夫的统一,但对于西斯拉夫的整合却始终未能如愿。而至今的俄罗斯,即便在面临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统一问题时,也仍然未放弃这一伟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