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初,国民政府根据人数设定的发饷标准为4.5万兵员,拨款每月50万元,相当于每名士兵得到11元的军饷。这笔数字看似不少,然而这仅仅是纸面上的数字。扣除掉伙食、被服和其他必要开销后,实际上每个兵员的生活费用已经所剩无几。
然而,这种情况已经算得上是幸运了。因为蒋介石根本不希望八路军的存在,他始终心怀敌意,竭尽全力想要铲除八路军。因此,在军饷问题上,国民政府的态度总是拖延付款,甚至是拖欠,完全不在乎八路军的生存状况。
而八路军为了坚持抗战,尤其是要在敌后与日军进行持久斗争,自然需要不断壮大自己,这使得资金变得更加紧缺,日益困窘。到了1938年初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目睹士兵因衣物单薄而冻得发抖,心中十分沉痛,他写下了一首诗《寄语蜀中父老》以表心意,诗中写道:“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怯衣单,夜夜杀倭贼。” 这短短的诗句,尽管已过去了八十多年,但每每读来,依然令人动容,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先辈们创立和奋斗的艰辛与不易。
不久前,老覃在“覃仕勇说史”栏目中发布了《百团大战是背着毛主席擅自发起的吗?彭德怀晚年坦承:当时急了点》一文,讲述了彭德怀在1940年8月20日发起百团大战的事情。此次大战,八路军投入了105个正规团,约27万人,其中还有大量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与。可以想象,这样庞大的军队,所需要的经费是何等庞大,而当时八路军的经费状况早已陷入困境,无法支撑如此规模的战争。
据资料记载,早在1939年3月,由于财政状况堪忧,八路军总部当月只能为每个士兵发放5角的经费。直到5月,才将军饷提高到1元。到了5月30日,彭德怀在晋东南纪念“五卅”大会上的发言中以朱德为例,说:“我们的总司令,今年已过五十,然而他每月领的,仍然只有1元。”
百团大战爆发后,蒋介石不但彻底切断了对八路军的财政支援,还对八路军的根据地实施了全面经济封锁。同时,日军的扫荡行动也愈加猛烈,一轮又一轮的“铁血”扫荡使得八路军的处境愈加严峻。
到了1942年秋冬,华北遭遇了蝗灾和旱灾,粮食极度匮乏。1943年春,又有大量灾民从敌占区和国民党控制区涌入八路军的根据地,军民只能以野菜、树叶充饥。彭德怀曾亲自带领自己的直属队干部,深入仙人峰、南洞山等地寻找野菜。大家日复一日,以两餐野菜粥维持生命,偶尔能吃到些许由榆叶面条、玉茭芯或黑豆皮做成的饽饽,勉强填饱肚子,大家都显得面色苍白,身体消瘦。
然而,在这极度艰苦的条件下,1943年3月7日,八路军总部的作战科长王政柱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去延安汇报工作。彭德怀将一个沉重的麻袋交给他,郑重嘱托:“这是给中央的,你一定要小心,带好。” 王政柱疑惑地捏了捏麻袋,袋中物品坚硬有形,便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彭德怀笑着眨了眨眼:“好东西,快看看。” 王政柱小心翼翼地打开麻袋,赫然发现里面装满了金子,金光闪闪。彭德怀低声说道:“这正好是190两,打仗缴获和没收汉奸财产积攒下来的,路上一定要小心。”
彭德怀随后又让饲养员牵来朱德从井冈山带出来的黑骡子,“把这匹骡子带到延安给总司令,路上你们走累了,也可以骑一骑。” 王政柱背负着这个沉甸甸的麻袋,经过了无数封锁线,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5月16日将这笔宝贵的财富安全送到延安,为中央解决了不少当时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