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灭亡时,让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为何不见了,他们去了哪里
创始人
2025-09-09 04:05:32
0

锦衣卫,那个在明朝历史上令人闻风丧胆的特务机构,曾经是皇帝手中最锋利的权力之剑。

他们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在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扮演着极其复杂的角色。

他们既是皇权的捍卫者,也是百官畏惧的爪牙,更是无数冤案的制造者。

尤其是到了明朝晚期,锦衣卫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5万人,庞大的人数不仅消耗着国力,还制约着时代的发展。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当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自缢煤山后,那15万锦衣卫一下子就消失了。

那么,那些曾经权利熏天的“锦衣卫”都去了哪里了呢?

锦衣卫的创立与演变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眼看着天下已经安定,万民归心。但他忽然又有了新的烦恼。

战争停止后,他又觉得“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难”,他真心地不知道天下安定后的臣子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心态。

为了获取更得的关于臣子们的情报,他特意成立了一个小型的私人侍卫队,名为“拱卫司”,主要负责“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

刚开始拱卫司的职责比较单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广。

除了保卫皇帝,还要监视朝廷官员、收集情报、审讯犯人等,简直就是古代版的“克格勃”加“盖世太保”!

到了明朝成化年间,锦衣卫的权力达到顶峰,他们甚至可以“先斩后奏”,和直接逮捕包括皇亲国戚在内的任何人,并进行秘密审讯。

在朱元璋统治时期,锦衣卫深度参与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等大案要案的审理,成为皇帝清除政敌的得力工具。

然而,权力缺乏制约必然导致滥用,锦衣卫很快开始制造大量冤假错案,甚至为谋私利而诬陷忠良。

意识到问题的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一度废除了锦衣卫,将司法权交还三法司。

但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后,出于政治需要重新启用了锦衣卫。

但为了防止其权力过度膨胀,同时设立了东厂来制衡锦衣卫。

那一安排本意是让两个机构相互牵制,但却开启了明朝特务政治的潘多拉魔盒。

随着时间推移,由宦官掌控的东厂逐渐压过锦衣卫,到明朝中后期,锦衣卫实际上已沦为东厂的附庸,其指挥使的任免权也掌握在东厂手中。

尤其是到了天启、崇祯时期,魏忠贤专权,锦衣卫与东厂彻底沦为政治斗争工具,大量招募平民子弟充数,数量膨胀至15万之众,但战斗力与忠诚度已大不如前。

那支曾经精锐的特务部队,在明朝灭亡时,已经呈现出了分裂和涣散的现象。

锦衣卫的“三重选择”

1644年,当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时,曾经令百官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面对改朝换代的时代力量,他们早已没有了抵抗的力量,在生死存亡之际,开始分化出三种不同的历史走向。

1、尽忠殉国

李若琏作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副职),在国难时刻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忠诚与勇气。

北京城破之际,李若琏率部死守崇文门,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农民军,最终力战不敌。

在最后时刻,他留下“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的绝命词,自尽殉国。

与李若琏同样选择殉国的还有锦衣卫都指挥王国兴、千户高文采等人。

那些忠烈之士用生命诠释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传统价值观,但那样的人数在庞大的锦衣卫体系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2、投机变节

与李若琏等人的壮烈成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投机变节之路。

作为锦衣卫最高长官(正三品),骆养性在崇祯朝曾弹劾内阁首辅周延儒谎报军情而立功。

但当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他却选择了投降,并向农民军献上三万两白银以求自保。

戏剧性的是,当清军击败李自成进入北京后,骆养性再次改换门庭,投降清朝并被任命为天津总督。

在任期间,他曾为民请命,请求免除明末加派的苛捐杂税,获得清廷批准,可以说这是他为老百姓做出的唯一的有功的行为。

后来,他因擅自迎接南明使节而被革职,但仍获太子太傅等虚衔,最终于顺治六年(1649年)在浙江去世。

值得注意的是,当清朝拿下大明后,像李若琏之流的人很多,并不在少数。

3、南迁续命

除了战死与投降外,还有一部分锦衣卫选择了护送明朝宗室南逃,试图延续明祚。

那一派的代表人物是马吉翔,他被历史学者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锦衣卫指挥使”。

马吉翔在历史上以谄媚逢迎著称,被列入“奸佞传”,但在国难时刻却表现出意外的责任感。

他率领部分锦衣卫保护明朝宗室南下,先后在南京、福建等地扶持建立了南明政权。

时人评价:“永明之有吉翔,犹福王之有士英矣”,可见其在南明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南明时期,锦衣卫保留了原有建制,继续行使职能。马吉翔甚至“从自己家中拿出白银支持朝廷运作”。

然而,随着清军南下,南明政权节节败退。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马吉翔在咒水之难中被清军杀害,标志着南明锦衣卫的终结。

自此,存在近三百年的锦衣卫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锦衣卫消失的“深层原因”

明朝灭亡时,15万锦衣卫的集体“消失”,表面看是成员个体选择的结果,实则反映了那一制度经过近三百年演变后积累的结构性弊端。

首先,权力失衡与制度腐败是重要因素。

锦衣卫因皇帝追求绝对权力而设,其“法外之权”很快被滥用,制造冤案。

虽朱元璋晚年废除,但继任者恢复且变本加厉。

中后期,锦衣卫沦为权力斗争工具,政治工具化使其丧失公共性,权力寻租普遍,形成系统性腐败机制,国家危亡时难以凝聚力量。

其次,厂卫倾轧与内部分裂加剧了锦衣卫的衰落。

东厂设立本为制衡锦衣卫,却开启恶性竞争,东厂权势日盛,压制锦衣卫,致其内部严重分化,关键时刻无法形成统一力量。

此外,锦衣卫战斗力退化也是灭亡的根本因素之一。

锦衣卫,原本是负责情报与治安的机构,有着严格的筛选机制。但是到了明朝晚期,开始有了极大的水分,甚至花钱就能买到锦衣卫的职位。

另外,军事训练松懈,没有战斗力,当面对强敌时不堪一击。这也标定了其悲哀的走向。

读者们,关于“历史上锦衣卫消失的根本原因”,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这个全球动荡不安的时代,车臣强人卡德罗夫再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最...
2025-09-08 19:02:31
原创 ...
北京时间9月7日,2025女排世锦赛决赛,意大利迎战土耳其。两支球...
2025-09-08 18:53:57
立方财评 | 8100多亿...
□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81...
2025-09-08 18:52:40
三个22岁高中同学如何靠M...
Meta的天价收购在科技圈掀起巨浪时,谁也没想到最大的赢家会是三个...
2025-09-08 18:48:46
禾赛科技今起招股,引入高瓴...
禾赛-W(02525.HK)发布公告,公司拟全球发售1700万股发...
2025-09-08 18:47:49
提高供给品质激发消费需求
财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服务...
2025-09-08 18:47:29
机构席位卖出425.46万...
每经讯,2025年9月8日,北交所上市公司中科美菱(835892,...
2025-09-08 18:45:31
股价创新高,朱义持股市值达...
近日,百利天恒(688506.SH)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一度达到41...
2025-09-08 18:43:28

热门资讯

左宗棠八句名言警句,每一句背后... 前言 左宗棠曾因抬棺收复新疆的壮举,而被后世尊称为"民族英雄"。清末名士潘祖荫曾这样评价他:"国家...
原创 一...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刘春声专栏:《隐世之旅(五):... 隐世之旅(五) 上帝后花园的酒庄、圣女修道院和爱情小镇掠影 刘春声 8月31日,由阿塞拜疆过境号称“...
原创 3...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每当看到海峡对岸那些台独势力的肆意妄为,以及在政治新闻中不断露...
变法误国?为何史书都说王安石是...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王安石被很多人看作是让北宋衰败的关键人物。有人这样形容他:头上爬满虱子,脸也不洗...
原创 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也是一位以严苛治理著称的君主。从一个贫困的乞丐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帝...
原创 方... 1934年11月初,红7军团顺利抵达德兴县重溪村,并与驻扎在此的红10军成功会师。这次会合并非偶然,...
晋国这么强大,为什么还被“三家... 在晋文公和晋襄公相继离世之后,曾经称霸中原的晋国王权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路下滑,逐渐走向衰落。曾经...
原创 朝... 《易经》上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每个人都有共鸣的时刻,期待你们的关注、评...
三国乱世里,他是刘备一生的意难... 建安的风裹挟着狼烟掠过中原大地,将一位剑客的剑穗吹成了谋士的纶巾。当徐庶弃剑从文,在新野城头铺开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