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秋季,上级决定组建8纵、9纵和10纵。在此期间,担任6纵副司令员及师长的梁兴初被任命为10纵的司令员,从而留下16师师长的职位空缺。东总政治部主任谭政与各纵队的负责人就新的人选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安排。
16师是一支历史悠久且战绩斐然的部队,其前身为叶挺独立团,后参与南昌起义,并改编为红4军和红1军团。在抗日战争时期,16师又并入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这支部队也是林总的重要力量,始终受到他的关注和重视。
16师以其强大的战斗力著称,在尚未改编为16师前,彭明治指挥下的部队便在多次艰苦战斗中展现了优异的表现。然而,在四平保卫战结束后,彭因健康原因离开了战场,王东保被指定为代理师长。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在经历三次江南战役后,逐渐扭转战略态势,发起夏季攻势。在完成四平攻坚战后,上级决定将1纵副司令员、1师师长梁兴初调任为6纵副司令和16师师长,以增强该部队的军事领导力量。
梁兴初与16师之间的历史渊源深厚,这支部队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是他的旧部,上级调他前来,一是明确希望他在随后的战斗中重新激发16师的英勇气概。与1师和5师相比,16师的确显得有些滞后和不足。
在梁兴初经过几个月的整训工作后,上级又决定组建8纵、9纵和10纵,而他则努力争取担任10纵的司令。在10纵组建期间,对于16师师长的人选,最初拟定的是东满军区独立师的方强来接任。
解放战争初期,方强被调至合江军区,先是担任司令员,随后改为政治委员,负责剿匪工作。他与贺晋年共同领导的部队在1947年春完成了剿匪任务,取得了显著的战果。为了给方强提供更好的历练机会,上级原准备将他调到1纵担任副司令,锻炼一段时间后再独当一面。
不过,方强婉拒了1纵的工作机会,而是选择加入一支新的部队进行历练。在东满独立师担任师长的职位已有数月,并参与打了一些战斗,因此上级可能认为他的资历与作战经验足以胜任16师师长的职责。最终,出于某种考虑,16师还是由王东保代理,而冯精华被调任为第二副师长兼参谋长。
在完成秋季攻势之后,至1948年5月,上级决定将1纵副司令李作鹏调任为6纵副司令兼16师师长。
或许因为东满独立师已被抽调编入10纵,缺乏合适的接替人选,方强如果调到16师,势必对两个师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独立师对方强的依赖性高,加上即将来临的秋季攻势,对指挥员的熟悉度显得格外重要。
10纵的成立初衷就是将不同的部队合并而成,因此若是师长频繁更换,势必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使部队战斗力恢复,这也是上级高层考虑的因素之一。最终,方强并没有调任,而是被编入10纵的30师,积极参与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并最终升任为纵队副司令员,以协助梁兴初指挥辽沈战役等重大战斗。
至1949年,方强从副军长的位置被提升为44军军长,随后南下参与了解放中南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