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的塔山阻击战,大家肯定都听说过;不过很多细节上的史实,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比如在谈及双方兵力对比时,一般说法为国民党军的的11个师对我军的8个师。
很多读者可能觉得塔山阻击战那么惨烈,那么上述将近20个师肯定都用上了,不过因为战场空间(狭窄)、时间(短促)的缘故,参与主要攻防战的部队并没有那么多。
就我军的防守作战来说,主要投入的是第4纵队的第10师、第12师;至于第11师以及友邻的第11纵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策应和支援,实际的伤亡减员不大。
正因如此当总预备队的第1纵队问询第4纵队是否需要增援时,4纵的回应是感谢老大哥了,不过还不需要。因为就第4纵队来说,当时还有一个几乎完整的第11师没怎么使用,仅凭自己就能应付战局。
而国民党军方面,也没有把11个师全都用上去,因为它的这些部队实际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锦(西)葫(芦岛)守备兵团,由第54军第198师、暂编第57师以及华北开来的第62军第67师组成,以第54军军长阙汉骞为总指挥。
该部的任务是防守锦西、葫芦岛的现有阵地,并以炮火支援塔山方向的作战。
组成这个守备兵团的三个师中,第198师为美械师,是阙汉骞的基干部队,所以攥在了手里没有使用。
而暂编第57师是杂牌编入第54军的,在此前战斗中遭受过重创,所以实力有限。
华北开来的第67师属于比较弱的部队,故而也划归阙汉骞指挥,以巩固锦西、葫芦岛的防线。
第二部分为东进攻击兵团,由第62军第151师、第157师;第54军第8师;暂编第62师、独立第95师组成;第92军的第21师为预备队。
上述部队中,暂编第62师原为中央军嫡系抽调组建,归新6军建制,该师被歼后除留下收拢的一个团在沈阳外,师主力的架子运到锦西整补,临时归第54军节制。
原先塔山方向的阵地就是由这个师在守备,所以再打时也有该部的参与。
另外第54军第8师为美械师,不过是从源自胡宗南系统;按照第54军的内部习惯,塔山进攻作战应由第198师担任,不过阙汉骞为保存本部基干,以锦州的范汉杰为第8师的老长官为由,仍令该部参战。
其余的第62军所辖的两个师为粤军部队,是从华北战场调来的。
独立第95师原本也在第62军的建制内,后因中央军与粤系部队矛盾,难以吃“一锅饭”,故而被调出建制成为“独立师”。
第21师为侯镜如的基本部队,但此前遭受过重创,所以此时的战斗力不太强;第92军系统中,侯镜如只带了本军的这一个师来。
而且在实际作战中,第21师参战的程度大约等同于我军方面的第11师,并不承担主要任务。
所以锦、葫地区的国民党当时是以3个师防守既有阵地,6个师部署进攻任务,其中实际主攻的为5个师。
那么在这里也就9个师,还有2个师在哪里呢?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部分了,这部分既不能叫锦葫守备兵团、显然也归入不到东进攻击兵团。
因为在塔山作战期间,这部分的兵力还在海运途中——在船上飘着呢!那就叫“船运兵团”好了。
该部是老蒋从山东抽调的“援军”,是一个军的建制,即第39军;该军是中央军李弥系统的部队,由第103师和第147师组成。
其中第103师是一个美械师,第147师是李弥系统在山东衍生发展的新部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军没赶上塔山的主要作战,但在10月下旬进攻我第11纵队阵地时,该部充当了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