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中没有厕所,想必大家都会感到非常不便与困扰。然而,事实上,清朝故宫中,确实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厕所。
作为宫中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以及宫中的嫔妃们是尊贵无比的存在,因此,许多奴才和宫人专门为他们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可是,住在这座规模庞大的紫禁城的上万宫人,究竟是如何应对没有厕所的困境的呢?
人们的基本需求包括吃、喝、住、行,但排泄却是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皇家宫殿里,排泄也不容忽视。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充满了华丽与奢侈。故宫的建筑堪称是天底下最为精美的典范,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整个宫殿的设计集天文、历法、风水等诸多元素于一身,所有细节都经过精心考虑。
凭借强大的国力和劳动资源,紫禁城终于拔地而起,占地72万平方米,拥有70多个宫殿和9000多间房屋。然而,这样一座宏伟的宫殿,竟然连一间厕所都没有。不是设计者忽略,而是古人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代人深信“天人合一”的理念,风水学在宫廷中更是至关重要。既然排泄物被视为污秽之物,皇宫里的主子们便不愿让这些不洁之物污染他们神圣的居所。于是,古人选择了不在宫中设置厕所,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妥善处理这些废弃物。
没有厕所,却要保持宫殿的洁净,这就促使了“官房”的出现。这种特殊的器具,在没有现代马桶的情况下,也能提供一定的方便。所谓“官房”,其实类似于今天的坐便器,虽然不能冲水,但依然非常讲究舒适和豪华。皇帝的“官房”与众不同,它像一张低矮的椅子,中间留有空隙,方便排泄。四周用柔软的黄色绸缎包裹,既保证了舒适,又彰显了尊贵。这种“官房”的舒适度不亚于现代马桶,皇帝在使用后会有专人来清理。其他后宫的嫔妃、公主和阿哥们,也都有自己的“官房”,并且会有专门的侍从照顾。
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一幕来想象这个场景。剧中,小燕子初入宫时,未曾体验过皇宫的奢华,她误把为她准备的两颗大枣当作食物吃了下去,而这些枣子其实是用来塞鼻孔防止异味的工具。主子们上厕所时,不仅会有专人递纸巾,清理“官房”,甚至会有人端水为他们洗手、焚香、熏香来掩盖异味。总之,每次“出恭”都需要好几位奴才打理,彰显了皇宫生活的精致与奢华。
至于那些地位较低的宫女和太监,他们的如厕方式就相对简陋了。高贵的皇帝、嫔妃们使用“官房”,而宫中普通的太监和宫女则使用所谓的“恭桶”,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木桶,主要用于盛放排泄物。宫里有几千名太监和宫女,等级分明,那些地位较高的会有专门的房间,能够将“恭桶”搬进自己的寝室,方便时由更低级的宫女来清理。而地位低的宫女和太监则住在偏殿或耳房,那里没有单独的空间,只能集体使用“恭桶”。
太监的情况尤其特殊,因为他们通常因为“净身”而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自主排泄,这意味着他们会遭遇更多的麻烦。太监在宫中担任重要职务,通常不能随时去上厕所。为了避免频繁上厕所,他们通常会少喝水。而且,由于古代的医疗水平限制,许多太监的身体机能受到影响,尤其是排尿方面,他们有时不能自理,因此不得不依靠随身携带毛巾或熏香来掩盖不时产生的异味。
宫女们的困扰则更多。每个月的生理期让她们更加麻烦,因为宫里用的“月事条”制作粗糙,常常发生渗漏,而她们又无法时常检查和更换这些简单的布条。在没有厕所的情况下,她们不得不面对更为复杂和不便的环境。
那些来宫里上朝的大臣,或是守门的侍卫,他们想上厕所时,也得去偏殿的耳房,虽然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清理,但“耳房”并不如现代厕所那么舒适。这个木桶无法坐下,需要保持站立,真是让人考验体力和耐性。
至于排泄物的处理,宫中并非没有应对之策。宫里分设了专门的部门负责清洁工作,如浣衣局、尚衣局等,甚至还有专门负责排泄物处理的机构。每天夜晚或凌晨,专人会将排泄物送出宫外,而这些清理工作通常由地位较低的宫女负责,她们将“官房”清洗干净,再经过熏香处理,确保下次使用时依然保持清新。
虽然没有厕所,紫禁城依然保证了每个人有合适的地方方便,且整个流程井然有序,卫生管理非常严格。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和细致思维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