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将中并没有一位来自河南。然而,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些将领中的六位却都曾在河南战斗过,并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绩。
首先要提到的是开国第一大将粟裕。粟裕当时担任华东野战军的副司令员,他曾被任命为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带领部队进驻河南作战。当时,河南省会还设在开封,粟裕便率领部队成功解放了开封,这就是著名的豫东战役。开封作为中原地区解放的第一座省会城市,对我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解放开封并非粟裕的最终目的。粟裕亲自来到开封南郊的陈唐兵团指挥部,命令部队暂时撤离开封,他强调不要迷恋城市,而是要为接下来的大战做准备。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邱清泉随即重新占领了开封。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失地,但对粟裕来说,这正是毛主席军事思想“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体现。粟裕迅速抓住战机,包围并全歼了区寿年兵团,活捉了区寿年,彻底摧毁了该兵团。此次豫东战役,我军歼敌九万多人,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河南成了粟裕大将的福地。
接着是徐海东。徐海东是湖北人,但他在河南也有着重要的战斗经历。1934年,他率领红25军从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而何家冲就位于河南罗山县境内,今天那里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和教育基地。在长征途中,红25军与国民党部队在河南南阳的方城县独树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徐海东和军政委吴焕先亲自带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成功杀出重围,穿越伏牛山。
第三位是黄克诚。黄克诚与河南的交集相对较少,但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率部在河南濮阳地区作战。后来,他经过河南,带领部队长途行军,进入安徽,与彭雪枫领导的部队会合。
与河南有着较多交情的则是陈赓。解放战争期间,陈赓指挥大军进入豫西作战,并指挥了著名的豫西牵牛战役,在河南南阳一带击败了李铁军兵团。随后,陈赓与陈士榘、唐亮联合解放了洛阳,并俘虏了他的黄埔学弟邱行湘。洛阳解放的过程与开封相似。第一次解放洛阳后,陈赓主动撤离,让其再次落入国民党之手。但十几天后,他再次带兵解放了洛阳,并参与了郑州解放战役,成功解放了郑州。郑州如今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淮海战役期间,陈赓的部队纵横河南与安徽,接连作战,成功消灭了黄维兵团。1949年,陈赓在河南漯河成立了第四兵团,开始向长江进军,并参与了渡江战役。
接下来说的是萧劲光。萧劲光主要活跃在东北战场,但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胜利后,毛主席亲自指派他统领先遣兵团南下,准备与白崇禧的大军对决。白崇禧的部队驻扎在信阳与驻马店一带。萧劲光带领部队昼夜行军,迅速赶到信阳,结果白崇禧的部队不战而退,萧劲光顺利解放了信阳。他的兵团司令部就设在信阳的鸡公山上,萧劲光在这里驻扎了约一个月,随后继续南进。
最后是王树声大将。王树声是红四方面军的将领,早期他参与了攻打新集的战斗。新集城墙坚固,易守难攻,王树声巧妙地挖掘地道,并将炸药放进棺材里,通过坑道爆破成功攻占了新集。新集就是今天的河南新县,曾是鄂豫皖边区的首府。
这些将领们的战斗足迹遍布河南,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粟裕解放了开封,徐海东在独树镇成功杀出重围,黄克诚经河南汇入新四军,队伍日益壮大,陈赓解放了洛阳,萧劲光解放了信阳并驻扎在鸡公山,而王树声则通过攻占新集一战成名。对于这些革命将领而言,河南不仅是战略要地,更是福地和宝地。河南人民的勤劳与热情,也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