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鲁迅被通缉6年没人抓,蒋介石多次开条件,在他去世后还2次送钱
创始人
2025-09-08 09:03:23
0

在阅读本文之前,欢迎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将能方便地收到类似文章的推送,并能随时参与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昭明

编辑|昭明

1930年2月,鲁迅因其尖锐的政治立场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尽管如此,直到他于六年后因病去世,国民党始终未曾采取任何实际行动逮捕他。要知道,鲁迅的居所可并不隐秘,行踪完全公开。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国民党迟迟未采取抓捕行动?他与蒋介石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复杂的恩怨?

鲁迅先生至今依然活跃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他的许多作品成为了教材的一部分,是学生们的必修内容。他的文字犀利、锋芒毕露,几乎每一位中国人都能背诵一两句他的名言。尽管如此,许多人心中仍然存在一个疑问:鲁迅的战斗精神如此耀眼,居然曾经被列入国民党政府的通缉名单,为什么他最终依旧未被抓捕呢?这一切背后,涉及到他与蒋介石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鲁迅和蒋介石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来自浙江,都曾在日本留学,还都参与过革命。鲁迅在早期,曾对蒋介石抱有一定的欣赏。早年担任中山大学教授时,鲁迅曾在文章中提到蒋介石,并且将他与吴佩孚并列。在这一时期,鲁迅也对国民党抱有一定的期待。

然而,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鲁迅深感失望,并开始与他疏远,直到最终彻底决裂。鲁迅此后强烈反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现在的当局,所做的只是压迫和破坏,他们根本不考虑未来。”与此同时,鲁迅大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尤其是那些真正为人民打天下的共产党人,他与毛主席也有过书信来往。

为了反对国民党的压迫,1930年2月13日,鲁迅与柔石、郁达夫等人联合成立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呼吁言论自由,公开表达对当局的不满。这一举动无疑触及了国民党的敏感神经。很快,国民党政府的执委会委员陈立夫便签署了逮捕鲁迅的通缉令。

尽管如此,鲁迅从未因威胁而妥协。他始终坚持为民请命,直言不讳。1931年2月7日,鲁迅的好友、同为作家的柔石被叛徒出卖,遭国民党特务杀害。鲁迅愤怒异常,立刻写下了《悼柔石》一诗,表达自己深切的愤慨:“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当时,没有其他文人敢为柔石发声,面对国民党的威胁,许多人选择沉默,而鲁迅则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朋友申冤。

1932年,鲁迅身处上海,亲眼目睹国民党政权如何肆意压制言论、操控舆论,看到曾经自由的上海在国民党的管控下逐渐失去生气。他愤慨写下了“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对国民党压制文化的行径进行猛烈抨击。次年,杨杏佛等中国人权运动的先驱惨遭暗杀,鲁迅立即写诗悼念,并亲自参加葬礼,尽管此时他仍然是国民党政府的通缉对象,随时可能被捕。然而,鲁迅依然不惧,出门时,他把家中的钥匙留在了家里,做好了随时不归的准备。他曾说:“杀死一个杨杏佛,会有更多的杨杏佛;杀死一个鲁迅,会有更多的鲁迅!”

鲁迅对国民党对日“不抵抗”的政策极为愤怒,尤其是他们在国内压制学生运动的行为,他在《友邦惊诧论》中直言不讳地批评国民党政府,痛斥其腐败与不作为。他的这番言辞让国民党更加警觉,但鲁迅从不因压力而低头。他曾言:“我们不能因为也许灭亡就不做,正如我们知道人的本身一定要死,却还要吃饭。”这正是鲁迅的真实写照,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

然而,尽管鲁迅勇敢无畏,国民党政府始终未能动手抓捕他。鲁迅的真正斗争哲学在于,他不盲目追求牺牲,而是更注重方法和技巧,明白活着才有更长久的战斗力。蒋介石虽然在1927年背叛革命,令鲁迅彻底对其失望,但鲁迅始终没有公开谴责他,这也是为何双方之间并未彻底撕破脸皮。

鲁迅的弟弟周建人在《回忆大哥鲁迅》一书中曾提到,激进的李立三曾建议鲁迅公开批评蒋介石,鲁迅拒绝了这一提议,并解释道:“蒋介石干的坏事太多了,我随便选几条就能写,但我一旦用真名发表文章,上海就无法再住下去。”他深知,公开指责蒋介石不仅会让自己无法再继续为民发声,还可能将自己赶出国门。鲁迅意识到,如果要继续为中国人民发声,某些底线必须保持,这也是他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依然能够活跃在中国大地的原因。

蒋介石对鲁迅态度复杂,既有欣赏也有忌惮。两人都来自浙江,这一共同的背景让蒋介石对鲁迅另眼相看。在国民党政府中,不少高官也出自浙江,许多人都十分尊敬鲁迅的人格,为他担保。即便如此,蒋介石深知鲁迅是文坛的领袖,如果真逮捕他,必将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弹,给国民党带来巨大的政治压力。因此,尽管国民党发布了通缉令,蒋介石始终没有指示执行,而是不断试图拉拢鲁迅。

1927年,蒋介石发动政变,鲁迅辞去了中山大学的职务,来到上海生活。生计成为问题,但他通过蔡元培的帮助,获得了浙江大学的特约撰述员职位,每月领取300大洋的薪水,足以支持生活。而这一切,也离不开蒋介石的默许,因为当时蒋兼任教育部长,所有教师的经费都需经过他批准。

蒋介石多次尝试与鲁迅和解,甚至派遣鲁迅的学生李秉中去劝说鲁迅,只要他同意与国民党和解,就可以撤销通缉令。但鲁迅始终坚定拒绝。最终,带着通缉令,鲁迅离世。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去世后,蒋介石虽然拒绝了为他举行国葬的提议,但依然派人送去了花圈以示悼念。多年后,蒋介石还曾两次派人给予鲁迅家属资助,表达了他对鲁迅的深深敬意。

由此可见,蒋介石内心对鲁迅的尊重与复杂情感,不仅展现在政治上的默许,也体现在他对鲁迅人格魅力的认可。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原创 晚... 如果你问谁是晚清最富有的女性,那无疑是慈禧太后,她当之无愧。作为晚清最具权力、拥有最多财富的女人,慈...
原创 陈... “老陈,上海的一些老朋友又给你写信了,让你去那边休息一段时间,你怎么看?”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子推开书房...
原创 曹...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句话这样形容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历史上的一代枭雄,亦有...
原创 西... 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衣冠南渡,为什么这段历史被称作“衣冠南渡”呢? 公元311年,洛阳城陷入一片昏暗...
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管理处一行赴... 为了加强文博场馆之间的互通互融,5月2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管理处主任白晓峰等一行莅临常德市丁玲纪...
家族传承的瑰宝:中华民国双旗开... 在安徽省徐女士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铜币 —— 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连叶纹版)。这枚铜币...
原创 甄... 电视剧《甄嬛传》以女主甄嬛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她在复杂宫廷中的成长与转变。在这条跌宕起伏的...
原创 珍... 日本偷袭珍珠港,对日本而言究竟是否明智?它对中国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对日本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讨...
原创 侦... 1947年4月,青化贬战役之后不久,西野6纵发生了一件颇具传奇色彩的侦察故事。 在华英桥西南方向的...
守护传承苏州园林文化,意义重大... 苏州园林文化的延续,既是守护历史遗产的责任,也是为古老建筑注入新生命力的核心使命。这包括对园林建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