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可以方便您随时获取类似文章,并与我们分享您的看法与讨论。您的支持,始终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 | 心飞扬
编辑 | t
“学习汉字能够开发大脑,提高智力。”这句话乍一听,似乎有些夸张,甚至让人怀疑是中国人在自我抬高。但事实上,这句话出自一位韩国科学家,他被认为离诺贝尔奖非常接近。这种说法虽然有些争议,但也反映了韩国语言的现状:为了所谓的自尊心,他们放弃了汉字,最终却发现,连自己的历史都变得难以理解。
这种现象的背后,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对朝鲜半岛这个曾经的附属国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韩语自诩为世界上最简单易学的语言,无论是年迈的老人,还是三岁的小孩,只需几天时间就能掌握基本的交流能力。韩语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443年,它的初衷是为了降低朝鲜社会中底层民众的文盲率。这一政策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遭到了上层精英的强烈反对,以至于韩语一度被认为是妇女和儿童专用的语言。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很简单,因为在此之前的千年间,朝鲜人民一直使用的是汉字,所有的文字记录和日常交流都依赖于汉字。那时正值明朝英宗时期,朝鲜早已成为中国的附属国。
文字只是半岛与中国关系的一个缩影,它深刻地反映了朝鲜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如果追溯两国之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记得当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在这场变革中,武王没有将前朝一网打尽,而是进行了大范围的封分,其中一位纣王的兄弟便以旧都为基础建立了宋国,而箕子则带着一批遗民北上,最终定居在今天的朝鲜半岛北部。
箕子所带来的商朝文化与技术,帮助朝鲜从一个偏远落后的地区逐渐走向繁荣。耕作和桑蚕技术改善了当地的生活条件,青铜器的传播也丰富了朝鲜的文化。而周王朝则给予了认可,将朝鲜纳入了诸侯国的范围。虽然距离中原地区非常遥远,朝鲜与中原的交流和文化往来也开始频繁。
随着周朝的衰落,朝鲜逐渐从中原的视野中消失,除非是与燕国的冲突。燕国的崛起使得朝鲜与中原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朝鲜曾数次与燕国发生冲突,最终失去了辽东,成为燕国的附属地。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燕国及其他诸侯国的遗民大量涌入朝鲜,进一步促进了朝鲜与中原的交流。汉初,一位名叫卫满的流民获得了朝鲜王室的重用,并被任命为守边将军。然而,卫满并不安于现状,而是以“汉军来犯”为借口发动了政变,最终取代了原有的王室。
卫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朝鲜北部进入了汉朝的版图。卫满承诺,朝鲜将成为汉朝的防线,负责抵挡外敌。然而,卫氏并未完全遵守承诺,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朝鲜不断违背与汉朝的协议,阻碍了与中原的交流,甚至公开杀害汉朝任命的官员。
汉武帝对此非常愤怒,公元前109年,汉朝出兵朝鲜,最终摧毁了卫氏王朝,将其领土纳入中央管辖之下。尽管汉朝未能完全占领整个半岛,但朝鲜北部的确一度成为了汉朝的一部分。
从周初箕子入朝开始,朝鲜便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到了汉代,朝鲜与中原的联系重新建立,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也逐步加深。汉武帝大力推动教育,设立了学校,朝鲜也不例外。这些措施使得中华文化对朝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影响下,朝鲜使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直到近现代才逐渐放弃汉字。然而,放弃汉字后,朝鲜人发现,他们已经无法理解自己的历史,连自己祖先的史书也难以阅读了。
朝鲜历史上的朝廷往往受中原王朝的统治影响深远。每当中原王朝的国力衰弱,朝鲜便尝试脱离中央的控制。比如,在西晋末期,朝鲜被新兴的高句丽吞并。而高句丽的崛起,进一步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