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路军原本隶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冯玉祥战败下野,原本的部队也被蒋介石收编。自此,26路军成为蒋介石手下的一支队伍。然而,蒋介石并没有给予这支部队足够的重视,把它视为“杂牌军”。1931年,蒋介石将26路军派往江西进攻红军。然而,战斗中接连遭遇挫折,士兵的士气与思想开始动摇。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环境下,26路军的几位将领,如季振同、董振堂等,迅速抓住机会,深入开展思想工作。他们与官兵们密切接触,巧妙地激发了队伍中的反思情绪,最终,这支部队决定转变方向,加入红军。加入红军后,26路军被重新编制为红一方面军的第五军团,季振同担任总指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位英雄人物——季振同的故事。
季振同出生于1901年,河北沧县人。18岁那年,他怀揣理想前往北平谋生,正值五四运动爆发。在这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中,季振同的心灵受到了深刻的震撼,他开始关注国家的命运,积极探索拯救民族于水深火热中的途径。与此同时,季振同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真正为国效力的军人。
在这一年,季振同加入了冯玉祥的队伍。在部队中,季振同英勇善战,获得了冯玉祥的青睐,并被送往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历练,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迅速晋升,最终成为西北军中的一名高级将领。1930年,随着中原大战的爆发,26路军被迫进行编制调整,正式加入了蒋介石的麾下。很快,季振同被任命为改编后的第74旅旅长。
1931年,蒋介石派遣26路军前往江西进攻红军。由于多次作战失利,再加上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季振同与其他高级将领开始反思,逐渐意识到继续内战并无出路。他们联合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集中力量抗击日军。同时,季振同还提出将部队北上参与抗日行动,但却遭到了蒋介石的严厉批评。在此背景下,季振同与董振堂等人决定采取果断行动,最终在1931年12月,带领26路军在宁都投身红军。
加入红军后,26路军被编入了红五军团,季振同也被任命为红五军团的总指挥。此后,季振同正式向党组织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并于1932年初成功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此时,他领导的红五军团也进行了有效的整顿,逐渐发展成为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队伍。随后,季振同指挥红五军团参与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并且取得了赣州、龙岩、漳州、水口等战役的胜利,成功为巩固和壮大中央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王明等人“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内部的“肃反”也愈加严厉,季振同不幸被卷入其中,遭到怀疑为“反革命”。1932年5月,季振同因事发突然被捕,并被关押起来。随后的审判中,苏维埃临时最高法庭对季振同进行了审判,最终宣判死刑。当这个判决报告送到毛主席面前时,毛主席深感季振同在革命中的贡献,他认为季振同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应当减免死刑。于是,1932年8月10日,季振同的死刑被改判为监禁十年。
此后,季振同一直被关押在监狱中,直到1934年,中央红军准备进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战略转移。在转移前,季振同不幸在江西瑞金县叶坪村被错杀,年仅33岁。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在讲话中提到季振同的事,语气中充满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惋惜。
时光流转,直到1979年,季振同去世后的45年,曾与他共事过的姬鹏飞、黄镇、李达等人主动向中央上书,要求为季振同恢复名誉。经过一番调查,中央最终确认了季振同的清白,恢复了他的一切名誉,并且重新为他恢复了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