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故,1958年,党中央突然作出决定,将河北省委和省政府的办公地点从保定迁至天津,与此同时,河北军区也一并搬迁。至于为何要迁省会问题暂且不提,但对保定军分区而言,这个决策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原河北省军区的后勤部驻地空了出来,这块地方可不小,甚至有两栋办公楼。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德才,保定军分区司令员,开国大校,常常说:“那时简直是做梦都笑醒了。”
第二天,李德才便亲自来到了这片新得的土地。他四下张望,心中却隐约感到少了什么。正当他在思索时,突然灵机一动,觉得士兵们需要一个活动的空间。经过一番沉思后,他决定建一个篮球场。篮球场的建设,显然少不了水泥。然而,在当时的环境下,水泥是国家的战略物资,获得它并非易事。
于是,李德才第一时间找到了保定地委书记李悦农。两人都是老红军,李德才更是老战友,他心中对李悦农深信不疑。可当李德才向李悦农说明了自己的需求时,李悦农也显得束手无策。“老李,水泥是计划物资,已经进入下半年了,我这儿没有了,省里恐怕也没有。你若真想要,估计得去找国务院。”李悦农无奈地解释道。虽然没能帮忙解决水泥问题,李德才却坦言:“水泥的事你不必管,其他的事你帮我负责吧。”
李悦农心中疑惑,难道李德才真打算跑到北京去找国务院?李德才却并未透露全部计划,他的目的地并不是国务院,而是毛主席。李德才深知,毛主席一定能帮助他解决水泥的问题,因此并不打算通过国务院。
李德才与毛主席也是老相识了,早在红军时期,李德才就曾参加过大渡河的战斗,毛主席一向关心基层战士,李德才作为代表,早已在毛主席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于是,李德才带着秘书顿良弼,悄悄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列车行驶间,李德才的心情愉快,想到即将见到毛主席,他忍不住在桌子上敲起了节奏。正巧有一位女服务员经过,看到他的神情后笑着问道:“首长,是什么让您这么高兴?”李德才满脸自信地答道:“我要去见毛主席,怎么能不高兴呢?”服务员惊讶地问:“真的是去见毛主席?”李德才点头答道:“当然,骗你干嘛!”
抵达北京后,李德才和秘书直接前往西单招待所,他之前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因此对这里并不陌生。放下行李后,两人没有耽搁,便立即赶往中南海。然而,刚走到门口,警卫员便拦住了李德才。李德才有些愠怒,警卫员解释道:“你要见毛主席,和中央办公厅预约了吗?”李德才一听,火冒三丈:“什么?见毛主席还要预约?我可是李德才!”虽然李德才的军衔并不算高,但他心中始终认为自己与毛主席的关系非同寻常。工作人员依旧不为所动,李德才一时愤怒至极,突然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一位中央领导家的孩子,李德才曾在延安时期接触过他。
这孩子看到李德才时,热情地打招呼:“李叔叔好。”李德才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开玩笑道:“进了城,规矩懂得多了。”两人寒暄过后,李德才让秘书拿出一张纸条,写下了简单的话:“主席,我想见您,李德才。”为了让毛主席记得自己,李德才在名字后加上了“土佬”二字。然后,他对小孩说:“你帮我把这纸条送给毛主席。”小孩答应了,李德才心情顿时舒畅,笑着对秘书说:“走,我们去吃饭吧。”
秘书有些疑惑:“李司令,事情办成了吗?”李德才只是哼了一声,点了点头。果然,第二天有人来找李德才,告诉他毛主席要见他。李德才虽然高兴,但却也有些闹脾气。直到几位战友劝解后,他才坐上了小车,前往中南海。
来到菊香书屋,毛主席正与几位工作人员轻松交谈。当李德才走进来时,毛主席看着他,随意地摆了摆手:“土佬,来了,随便坐。”李德才没有立刻坐下,而是绕着毛主席转了圈,笑着问:“主席,您这几年吃了什么,怎么都胖了?”毛主席知道李德才直率的性格,也不生气,反而笑骂道:“你这个土佬!”
两人一番寒暄后,毛主席问道:“土佬,你这次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李德才赶紧开口:“主席,我想在军区建一个篮球场,让战士们有个活动的地方,但省里没有水泥了,得国务院批准,您能帮我解决一下吗?”毛主席点了点头:“建篮球场是个好事,但具体的事情还是让总理处理吧。”
很快,周恩来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批准了李德才所需的水泥。事情得以顺利解决,李德才高兴万分,准备告辞时,他突然说道:“主席,现在见您不容易,能不能送我点纪念品?这样我想念您的时候能拿出来看看。”毛主席轻轻摇了摇头,从桌子上拿起一支钢笔送给李德才。李德才欲言又止,毛主席便又派人拿出一条皮带,李德才这才满意地笑了:“谢谢主席!”
这次北京之行,李德才收获满满,回到保定后,他用获得的水泥建成了篮球场,剩余的水泥也被他送往了当地正在建设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