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谭政接到命令,前往总前委报到。当他问毛主席,总前委到底在哪里时,毛主席微笑着回答:“就就在这里呀。”听了这话,谭政愣住了,完全没料到会是这个情形。毛主席看着他,笑着问:“怎么,不高兴吗?”
其实,谭政内心的确有些失落,现实与他心中理想的巨大反差让他有些难以接受。他原本以为,总前委肯定是一个气派非凡的地方,没想到却如此简朴。谁能想到,这次报到,不仅改变了他当时的心情,也悄然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是1928年,毛主席刚刚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成功上了井冈山,而这时的毛主席急需一位得力助手,他便想到了谭政。为什么偏偏是谭政呢?谭政来自湖南湘乡,家境较好,曾做过小学教师,有着一定的文化底蕴。1927年,谭政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并在一次行军途中,经过罗荣桓的介绍,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听说谭政是湘乡人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说:“好啊,三个湘人打上井冈山。”这“三个湘人”,毛主席来自湖南湘潭,罗荣桓来自湖南衡山,而谭政则是来自湘乡。毛主席接着问谭政是否曾在东山学堂读过书,结果得知,谭政确实在那里读过书,毛主席自己早年也是东山学堂的学生。虽然毛主席比谭政早几届,但这个偶然的联系让两人倍感亲切。通过交谈,毛主席还得知,谭政的字写得不错,而且有一定的古文基础,这使得他在革命队伍中显得格外突出,成了难得的“秀才”。
毛主席和队伍占领遂川县城后,开始组织打土豪分田地。谭政和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一起,被派到草林地区进行土豪劣绅的斗争。他们仅有一个营的兵力,但成功地组织了群众,找出了藏在夹壁墙里的财物,并将这些财物分发给贫苦的民众。任务完成后,谭政回到了井冈山,团首长通知他前去毛主席那里报到,准备担任前委的秘书。前委,作为当时湘赣边界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实际上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听到被安排到前委担任秘书,谭政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期待,兴奋地跑去找毛主席。毛主席却笑着告诉他:“你在部队一直做文书工作,光荣地加入了党,现在可以到前委担任书记官。”谭政满心欢喜地回答:“好啊,前委在哪里,我这就去报到。”然而,毛主席却微笑着说:“前委就在这里呀,我一个书记,你一个秘书,外面还有一个警卫员,只有我们三个人。”那一刻,谭政的心情顿时沉了下来。原来,他所想象的那座宏伟的前委,竟然只有寥寥三人,环境如此简陋,这种反差令他感到些许失望。
毛主席似乎看出了他的情绪变化,轻声问道:“怎么?不乐意来这里吗?其实这里比较简单。”尽管感到有些失落,谭政并没有反抗,他还是服从了命令,从此留在了毛主席身边工作。在那时的前委,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前委的办公室仅有一间房,毛主席住在里屋,而谭政则住在外屋。每当毛主席在里屋写材料时,谭政就在外屋为他誊写。这段时间,工作十分繁忙,毛主席常常工作到深夜,而谭政在外屋困得无比疲惫。此时,毛主席偶尔会递给他一支烟,帮助他提神。原本从不抽烟的谭政,就在与毛主席共事的日子里,逐渐学会了吸烟。毛主席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便是由谭政亲自誊写清楚后交给中央的,谭政还誊写了两份。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这一年,虽然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但谭政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深刻地改变了自己的一生。根据著名作家叶永烈的统计,谭政应当是毛主席的第一位专职秘书。
谭政虽然一生戎马,但他并未亲自指挥过一场战役,也很少持枪作战。按战功来说,他不如韩先楚、不如皮定均,甚至不如一些开国少将如李德生,但他却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军衔高于许多在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原因就在于,他是毛主席亲自培养出来的政工大将。谭政与毛主席共同度过了井冈山的艰苦岁月,这段经历,深刻塑造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