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将每一位的战功都极为显赫,评为大将完全是实至名归。在这其中,有几位将领是通过自己亲自组建并领导队伍参与革命的呢?答案是:仅有两位。相较之下,这两位将领在后来的革命战争中,虽然战功较少,但他们依旧被评上了大将。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第一位大将——粟裕。粟裕的革命生涯始于加入叶挺的部队,他是叶挺的兵,随后与叶挺一同参加了南昌起义,紧接着又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值得一提的是,粟裕并没有亲自拉起一支部队,他的革命道路更多是与其他革命将领合作发展。
接着是黄克诚。黄克诚在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进驻湘南时加入了革命队伍,随即也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之后被派往红三军团,成为彭德怀的得力助手,深得彭老总的信任。尽管他经历了多次调动,但他同样并未独立组建过部队。
陈赓的情况也类似。他是个极具能力的将领,但经常被派遣到不同的部队中。南昌起义时,他被派到贺龙的部队中,之后又调入红四方面军,随后又被派往中央苏区,担任干部团团长。尽管他在不同战役中都有表现,但他同样没有自己拉起过部队。
谭政是政工大将,虽然他戎马一生,但始终没有带过部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可能都没有亲自持过枪。他长年担任政治部主任,主要通过笔杆子为革命服务。
萧劲光则是党内少数的高级知识分子之一,他在苏联留学多年,能流利地说俄语。回到国内后,他被任命为红五军团政委,担任过宁都起义队伍的指挥工作。虽然他在革命中有所贡献,但他并没有创建自己的部队。
罗瑞卿是公安领域的大将,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地被派往中央苏区,后来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如政委和参谋长,但他并未在前线亲自指挥过战斗。
王树声参加了黄麻起义,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将,资历深厚,但同样没有自己领导过一支部队。许光达则是被党组织派到洪湖苏区,虽然他在贺龙的部队中担任重要职务,但同样没有属于自己的部队。
这八位大将的情况已介绍完毕,接下来我们要说的两位大将,则在这一方面有所不同。
一位是徐海东。徐海东出身于贫苦家庭,最早在家乡组织农民自卫队,带领队伍参加了黄麻起义。此后,他组织了游击队,并最终发展成一个完整的师,徐海东担任了该师的师长。在鄂豫皖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徐海东始终挺立在前,最终成为了红25军的军长。这支部队由徐海东和吴焕先共同组建,吴焕先虽在长征途中牺牲,但徐海东依然带领红25军走过了许多艰难险阻。尽管徐海东在抗日战争中大部分时间处于休养状态,且在解放战争期间并未立下显赫战功,但考虑到他为党培养的优秀队伍,红25军的威名以及他在军中的地位,徐海东依然被评为大将,并且位列第二。
另一位是张云逸。张云逸是海南人,1929年,他在广西南宁开始为党组织做兵运工作,他巧妙地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组建了红七军,和邓小平一起发动了百色起义,建立了这支部队。张云逸是红七军的军长,这支部队同样也是将星云集,许多后来的革命将领,如李天佑、韦国清等,都出自红七军。尽管张云逸在华东战场上的表现远不及粟裕,但他依然为革命创建了自己的队伍,因此也必须被评为大将,这也是照顾他山头利益的体现。
这两位将领,虽在战功方面有所差距,但他们在革命中所作出的贡献依然不可忽视,特别是在组织和培养部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