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后,刘备带领庞统、诸葛亮、魏延等谋士和将领,开始专注于稳固新获得的西川地区。而荆州,则由刘备直接交给了关羽来镇守。当时,刘备的五虎上将阵容基本齐全,唯一缺少的是马超——他是在刘备进军川蜀途中才加入刘备阵营的。因此,刘备在考虑如何分配荆州的防务时,有了不少选择:关羽、张飞、赵云和黄忠,四位将领可供他选择。
刘备自然把关羽视为最有可能担任这一重要职责的人选,然而关羽首次单独负责如此关键的地区,缺乏经验,因此刘备决定让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协助关羽一段时间。但随着刘备与刘璋的关系愈发紧张,并且未能成功打败刘璋,刘备最终决定将诸葛亮、赵云、张飞等人调往川中,而将荆州的防务完全交给关羽。那么,刘备这个决定真的是明智的吗?
从关羽后来北伐孤军作战,以及与孙吴使者的几次激烈冲突来看,关羽依然展现出那个独立且倔强的英雄形象。尽管诸葛亮在临行时叮嘱关羽要与孙权保持良好关系,抵御曹操,关羽却并未听从这些建议,反而与孙吴发生了多次冲突。他不仅独自深入敌境,而且对孙权表现出了极大的敌意,甚至言辞激烈地骂了孙吴使者,表现出了极强的个人英雄主义。尽管这些行为在当时可能满足了关羽的个人情感需求,但从全局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却无疑削弱了刘备阵营的整体力量。最终,孙权趁关羽与曹魏作战之际发起反攻,成功夺回了荆州。关羽在襄樊战败后退守麦城,并最终战死临沮。
从这一系列事件来看,显然关羽并不是最适合单独稳固荆州的人选。那么,刘备阵营中究竟谁才是最理想的选择呢?如果考虑到影响力,张飞虽然实力不凡,但由于他酗酒且为人粗暴,难以管理好荆州,特别是曾因失误导致徐州失守,刘备显然不可能将荆州交给他。
至于赵云和马超,刘备同样不太可能选择他们。赵云的职责是保护刘备及其家族,而马超由于信任度较低,未能得到刘备的完全依赖,因此也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剩下的黄忠,尽管具备一定的战斗力和守城经验,但由于年事已高,且在川蜀众将之中并没有显著的威望,刘备更难将荆州防务交给他。更重要的是,黄忠处理问题时往往需要向刘备请示,这显然会影响到荆州防务的执行效率。
既然五虎上将都不适合,那么刘备阵营中的其他将领是否能够胜任这一职务呢?在刘备进驻益州后,确实涌现了一些出色的将领,如魏延、孟达等人。然而,要想稳固荆州,刘备必须选一个他极为信任且有非凡能力的人。显然,魏延虽然才干出众,但他一方面需要驻守汉中,另一方面,他与刘备之间的信任并未达到刘封的程度。
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正是最佳人选。自幼得到刘备的宠爱与亲近,尤其在刘禅出生之前,刘备一直把刘封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刘封的忠诚与能力,使他成为刘备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在孟达叛变后,刘封选择坚定地回到成都,这一决定展现了他的忠心与决断。
此外,刘封的荆州背景也为他管理这片土地提供了优势。作为罗侯寇氏的子孙,刘封出生于荆襄地区,拥有当地的影响力和支持。更为关键的是,刘封不仅武艺出众,性格刚猛,在汉中之战中,他亲自迎战曹操,并迫使曹操撤退,曹操曾表示,“你等着,我会派曹彰来!”这表明刘封的战斗力极为强大。
综合来看,刘封不仅具备足够的忠诚与实力,也是刘备最信任的将领。如果刘备任命刘封为荆州的主将,关羽可以回到成都专心北伐或镇守汉中,这样的调整无疑有助于增强刘备的整体战略布局。
然而,刘封并非独自一人就能承担这一重任,他必须配备合适的军师和战将来共同管理荆州。关平,关羽的儿子,便是最合适的战将人选。关平曾与庞德交战,武艺非凡,战斗经验丰富,是蜀汉二代中极具潜力的将领。
至于参军,最合适的人选是马谡。作为诸葛亮亲自培养的军师,马谡不仅具备深厚的战略眼光,而且曾提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略思路。在没有实战经验的情况下,马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战略决策,实际战斗时,由关平代为指挥。
如此安排下,刘封作为主将,关平作为战将,马谡作为参军,这三人的协作无疑能够有效地稳定荆州。同时,刘封必须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支持与指示,确保荆州的战略部署得到细致的评估和批准。如此,荆州的管理将变得更加稳固,难以被敌人轻易夺走。
若刘备真能任命刘封为荆州主将,并将关羽调回成都,那么不仅能够避免关羽的悲剧,还能为刘封、关平、马谡等年轻将领的成长提供机会。这一决策无疑对刘备来说是有利的,能够进一步巩固蜀汉的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