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争霸》这一单元的名字中,“燕”指的是慕容氏的前燕,而“秦”则是苻氏的前秦。我们此前已经通过八回的篇幅讲述了鲜卑的崛起,特别是慕容氏的兴盛,而本回则聚焦于氐族的苻氏政权。
在五胡十六国的历史背景下,“五胡”分别指的是匈奴、羯、羌、氐和鲜卑这五个民族。其中,氐人曾建立过三个政权——成汉、前秦和后凉,其中,苻氏所创建的前秦最为显赫。
简单回顾一下苻家历程。前秦的奠基人蒲洪,大家都很熟悉了。在石虎的大赵帝国中,手下的少数民族将领中,有两支非常强大:一支是羌人,首领姚弋仲;另一支是氐人,首领蒲洪。这二人不仅为石虎屡立战功,且对石虎极为忠诚。
公元349年,石虎去世,其子石世继位。但在同年五月,石虎的儿子石遵发动政变,废杀了石世,自立为帝。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鉴,也发起政变,杀了石遵,登上帝位。
石遵在位时,石虎的养孙冉闵曾建议,说蒲洪有野心,不容易控制,应该削弱他的权力。于是,石遵免去了蒲洪的都督职务。蒲洪因此愤怒,率军返回驻地枋头,并派使者向东晋称臣。
随后,石鉴登基,蒲洪的儿子蒲健却逃到了父亲的身边。虽然石鉴对此心生不满,但担心蒲洪反叛,最终还是任命他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征西大将军等职。尽管如此,蒲洪并没有接受这个职位。
公元349年年底,冉闵发动政变,软禁石鉴,颁布杀胡令,在后赵境内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血腥屠杀,后赵政权陷入混乱。公元350年,冉闵篡位自立,建立了大魏政权。与此同时,石虎的另一儿子石祗在襄国称帝,试图延续后赵的血脉,导致魏和赵两国的冲突愈发激烈。
东晋得知后赵动荡,开始计划收复失地,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并任命蒲洪为氐王,同时为其儿子蒲健设立了晋朝的官职。
在此期间,姚弋仲和蒲洪都有意争夺关右地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姚弋仲派儿子姚襄领兵攻打蒲洪,但在战斗中被蒲洪大败,损失惨重。
安定的梁楞等人建议蒲洪称帝,认为他具备了成就大业的条件,于是蒲洪改姓苻,以应谶语,并开始自称大都督、大将军、三秦王等高位,同时任命了一系列亲信和部落首领为高官。
然而,苻洪的命运并不如意,公元350年,他在一次宴会中被后赵将领麻秋毒死。临终前,苻洪将自己的遗愿交给了儿子苻健,希望他能够快速入关,占领关中,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苻健继承父亲的遗志,在父亲死后,尽管面临后赵的动乱,他依然没有放弃扩张的计划,并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苻健的性格鲜明,他不仅身材高大、英勇善战,还拥有极强的外交手腕。石虎虽表面上对苻氏表示尊敬,但实则暗中对苻家有所忌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采取了阴险手段。
随着冉闵政权的逐步崩溃,苻健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政治斗争,最终占据了关中,并开始扩展自己的领土。他的胜利不仅得益于军事才能,还因为他能有效地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并获得他们的支持。
苻健在大晋朝廷的支持下,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最终宣布自立为帝,称“大秦”,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包括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生产、解除社会禁区等。这些举措使得他在百姓中赢得了极大的支持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