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五星上将之一,身影活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各大战场上。而令他最为自豪的并非那些战争所带来的荣耀,而是他在政治上的一项决策——将日本彻底“阉割”,将其转变为美国的附属国。同时,他也将自称“神明”的日本天皇当作儿子般随意戏弄,把“日本第一女神”纳为后宫之一,却对她并不负责。这样的举动让人忍不住感慨,难道他也来“抗日”了吗?
这位美国五星上将,便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出生在一个军事世家,从爷爷辈起,家族成员几乎都在军队服役。而他的母亲从小就对他要求极为严格,按照军人标准来培养他。家庭的氛围和教育显然对麦克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帮助他发展得非常出色。但这其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在美国逐渐崛起成为世界霸主的背景下,麦克阿瑟在如此军事家庭的熏陶下,性格中充满了傲气,并且更倾向于“以拳头说话”的方式解决问题。
麦克家族并未对此感到担忧,相反,他们对麦克阿瑟非常自豪。麦克不仅顺利考入了西点军校,还在校期间始终保持优异成绩,每年都排名第一,最终以创校史记录的成绩毕业,成为西点军校的最杰出校友之一,军衔也因此走到了最高。令人津津乐道的是,除了在学业上获得优异成绩外,麦克阿瑟在交友方面同样不甘人后,他交往过的女朋友的数量和速度也常常是“第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好色之徒”,而这份好色最终也为他付出了代价,当然这些是后来的事了。
毕业后的麦克阿瑟可谓风光无限,凭借卓越的军事战略才能以及得天独厚的家族背景,他在军界迅速升迁。不仅在战场上名声赫赫,还被任命为西点军校的校长,成为该校史上最年轻的校长。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场上的辉煌成绩,使得他被誉为美国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成为了五星上将,这个军衔在美国极其罕见,全球仅五人,麦克阿瑟自然位列其中。
年轻气盛的麦克阿瑟,性格狂傲不羁,仿佛天不怕地不怕,初次走上战场,他便展现出极为自信的气场和决断力。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傲慢和强势展露无遗,军令如山,似乎从不容忍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他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人敢于顶撞他。对于外界的评价和批评,麦克也并不在意,显得非常蛮横和倨傲。
我们经常看到麦克阿瑟身着皮衣、叼着烟斗的形象,然而实际上,他并不特别热衷吸烟,相反他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每次面对记者采访,他都会特别打扮自己,确保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战的胜利,离不开麦克阿瑟的贡献。尤其是日本不切实际的野心让他们收到了美国的两份“重大礼物”,这些“礼物”迅速让日本变得安静起来。麦克阿瑟作为美方的代表,亲自签署了日本战败的协议,凭借出色的军事能力和完美的外表形象,他无疑成为了这一重要时刻的最佳人选。随后,美国开始实施所谓的“日本改造计划”,而麦克阿瑟作为亲自执行者,为这一计划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当时,虽然日本民众因战败而愤怒,但麦克阿瑟依然在日本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日本皇室对他的权威感到极大的敬畏,甚至有些像是将他视为神明。麦克阿瑟在日本的高压政策使得日本民众心惊胆战,皇室不得不恭敬地服从他的命令,生怕惹恼了这位权威人物,遭受更多“礼物”。
而麦克阿瑟对此并不感到拘束,反而对日本的臣服抱有一种轻蔑的态度。他毫不客气地包围了日本皇室的居住地,像是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日本的皇帝裕仁尽管处于极度的困境中,但仍不得不赴约与麦克阿瑟见面,这一场面令日本皇室备感羞辱。两人的合影更是引发了巨大争议,麦克阿瑟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出现,而身旁的裕仁却身着西装、打着领带,尽力表现出皇帝应有的风范。然而,麦克阿瑟那高大威猛的身材和挺拔的姿势将裕仁的矮小和拘谨衬托得淋漓尽致,这让日本民众对皇室的形象产生了深刻质疑。
这张照片在日本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甚至拿麦克阿瑟与裕仁作比较,认为他们像父子一样。麦克阿瑟的形象无疑在日本民众心中占据了更高的位置,甚至有了“太上皇”的称号。
麦克阿瑟显然并不把日本放在眼里,他首先解散了“特高科”和一些高官,开始大刀阔斧地清理日本的政治系统。而那些曾经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相关联的人,要么遭到清除,要么被送上了断头台。特别是一些顽固的财阀和政治干部,在面对麦克阿瑟的威胁时只能默不作声。麦克阿瑟不惜用强硬手段来控制局面,直接让他们闭嘴不言,甚至使得日本的军队和军费彻底瓦解。
麦克阿瑟为了更彻底地控制日本,实行了土地国有制,将大部分私人土地收归国有,再由政府分配给民众。这样一来,日本的民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变化,麦克阿瑟成为他们眼中的“伟大领袖”。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却心生一计,希望通过送美女来收买麦克阿瑟的心。作为日本的第一美女,原节子被选中成为这一“美人计”的牺牲品。面对这样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游戏,麦克阿瑟显然并不为所动,他早已识破了其中的诡计,并对此漠不关心。最终,原节子成为这场风波中的无辜者,麦克阿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此外,麦克阿瑟在日本还推行了“妇女起义”,鼓励日本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并给予她们参与选举的机会。虽然在当时的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依旧低下,麦克阿瑟的这种改革在日本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他因此也被许多日本女性视为“妇女之友”。
然而,麦克阿瑟最终还是离开了日本,返回美国继续自己的任务。日本政府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再也不用每天提心吊胆地看着这位权威人物的表情和行动。而令人惊讶的是,在麦克阿瑟离开时,几乎有二十万日本民众自发去送行,甚至有人为麦克阿瑟的离去痛哭不已。这种情形让麦克阿瑟感到困惑,难道他所做的一切真的让日本底层民众的生活变得更好?
不久后,麦克阿瑟便踏上了朝鲜战场,而他的命运,也将因傲慢和过度自信而迎来失败。纵观麦克阿瑟的一生,虽然他出身名门、天赋异禀,但他最终未能战胜自己的傲慢,甚至在朝鲜战场上败北。至于他在日本的表现,是否可以视作“变相抗日”,或许答案已经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