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祥在子午谷的全军覆没,反映出他缺乏学识与智慧,正如一句古话所言,“无知者无畏”。他不似魏延那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孙传庭也不同于夏侯懙。高迎祥选择了直接进攻,而不是采用佯攻的策略。他本应派遣一部分兵力走小路进行奇袭,这样当敌军受到佯攻的威胁而动摇时,守卫山口的士兵至少会被调动一部分,甚至完全放弃防守。
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十天内行进310公里,更是凭借着栈道完成,已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五千疲惫的士兵能够攻下长安这座坚不可摧的城池,简直是古今未见的大事情。要是五千人能在夏侯懙的指挥下实现全灭,随后夺取潼关,再抵挡住关东曹操的进攻,那就是绝对的神迹了。除了那个在四渡赤水展现卓越才能的伟大统帅,我难以想象还有谁能完成这样的壮举。
高迎祥与魏延进行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个是务农的普通人,一个则是经过无数次战斗,从一个士兵一路崛起,最终成为刘备最器重的汉中太守。刘备的重点布局可见一斑:他在荆州交由诸葛亮负责,益州自掌管,汉中则由魏延执掌。至于另一位名将王耀武,虽然也是战场上的骄雄,但在魏延面前,却并非总能出现在同一张桌子上讨论军务。因此,魏延被俘也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是被诸葛亮所设计的阴谋所害。即使昔日的阴平天险,也曾被冲破,后来的潼关也未曾逃过安禄山的攻打。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再说后来那些强盗中的佼佼者,甚至连“A”级别的高手也都曾在“大哥”的支持下被一个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人所打败。
在子午谷的战局里,只能出奇兵,士兵人数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若能选派两千精兵,若胜利则能获取丰厚的回报,若失败也可以留有退路,不会造成大损失。如果能如霍去病那般将领仅带三千精兵,诸葛亮不予同意,显然是出于他本身的战略考量。至于魏延,他尚未到能超越冠军侯,游刃有余地轻易击败曹魏中原诸将的程度。诸葛亮不允许魏延走子午谷,是因为他明白中原地区军事人才如云。言下之意就是,即使魏延前往,也不过是白白送死而已。难道他真以为自己能与冠军侯相提并论吗?
两人的战略目标大相径庭!子午谷的奇谋是为了直接打击魏国,使得魏国群龙无首,陷入混乱,这样蜀国才有机会予以灭杀。而走出祁山,目标则是在陇右之地,逐步蚕食魏国的实力。即便魏延能够顺利通过子午谷,五千人是否能攻下长安,纵使有那么一点可能,就算成功攻陷,也不过是迫使魏帝暂时迁都避难,难道真能一战就消灭魏国?这无疑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