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在阅读中国近代史时,常常对不同的中华民国政府感到困惑。与清朝历任皇帝有较为清晰的记忆相比,记住中华民国历任总统则显得有些困难,特别是其中还有一个“主席”职务的存在。即便是我自己,也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因此我整理了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理清这些复杂的历史背景。
中华民国政府的主体分为北洋政府(1912-1928)和南京国民政府(1928-1949,抗日战争期间迁往重庆),其余的政府要么是派生出来的附属政权,要么是日本侵略者设立的傀儡政权。可以说,除去这两大主干,其它的政府就像是枝叉或是根须,某些甚至沦为日本傀儡,像是寄生草一样。
一、北洋政府(1912—1928)
中华民国的成立始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成为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正式诞生。当时的南京成为临时首都。不到两个月后,清朝政府发布退位诏书,标志着清朝的灭亡。紧接着,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新任大总统,并将首都迁往北京。从此,进入了所谓的“北洋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为五色旗,代表着五族共和,国歌则选自《尚书·虞舜篇》的《卿云歌》,其诗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至今仍然被人铭记。
北洋政府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和平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政府。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正式当选为大总统,北洋政府也正式宣告成立。至1928年6月8日,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张学良易帜,北洋政府宣布结束。
在这15年的时间里,共有14位国家元首,其中包括4位总统、1位代理总统、以及9位以其他身份代行总统职务的国家元首,如1位临时执政、1位陆海军大元帅和7位国务总理。具体来说,担任总统的有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代理总统为冯国璋;临时执政为段祺瑞;陆海军大元帅为张作霖;而担任国务总理的有周自齐、高凌霨、黄郛、胡惟德、颜惠庆、杜钖圭、顾维钧等人。
二、南京国民政府(1928—1949,抗战期间迁往重庆)
南京国民政府的形成始于北伐军占领南京之后,蒋介石建立的南京政府与从广州演变而来的武汉政府实现“宁汉合流”,从而形成了中华民国政府的主导结构。大家通常熟悉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然而,少有人注意到,南京政府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政治特点:一是被称为“训政时期的政府”,二是最初并非总统制。我们现在熟知的“蒋总统”职务,直到1948年才得以设立。
孙中山的政治理论包含“三阶段理论”,即“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所谓的“训政”,孙中山解释为通过武力完全占领一个省份,并通过政府的训练帮助该省走向自治,最终实现宪政。而当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进入宪政阶段时,国家就可以进入宪政体制,进行宪法实施,最后举行选举产生新的政府。
南京政府在1928年10月宣布,中华民国从“军政”阶段进入“训政”阶段。训政纲领的要点包括:1)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领导国家政权;2)政权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3)逐步推行选举制度;4)国民政府总揽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力,且受到国民党指导监督。蒋介石的训政,表面上是加强中央政府的统治,实际上则是为了排除异己,建立起个人的独裁政权。训政时期从1931年5月12日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公布,直到1948年5月20日国民大会的召开才宣告结束。
在此之前,中华民国的最高领导人并非总统,而是“国民政府主席”。从1925年到1948年,国民政府主席一职一直存在。担任此职务的人包括汪精卫、谭延闿、胡汉民、蒋介石等。其中,蒋介石的国府主席职务是实权在握的,而林森担任该职务时,则几乎是一个象征性职务。事实上,许多人未曾听说过林森,尽管他曾长时间担任这一职位。
三、枝叉或根须的政府
在中华民国政府体系中,除了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外,还有其他派生的政府,这些政府有的与国民党其他派系的斗争有关,有的则是日本侵略者支持的傀儡政权。
广州政府与武汉政府: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于1925年7月1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主要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领导。武汉国民政府则是在1926年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后成立的,主要以汪精卫、谭延闿等人担任领导。这两个政府在国民党内部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州国民政府(1931年):1931年,由于国民党内的“约法之争”以及蒋介石的独裁倾向,国民党内反蒋派如陈济棠、李宗仁等联合在广州成立了反蒋政府,称为“广州国民政府”。然而,这个政权因日本的侵略而最终宣告失败,随着蒋介石的反击,广州国民政府在1932年被废除。
日寇的傀儡政权:在日军占领中国北方和南京后,设立了多个傀儡政府,其中包括1937年在北平成立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及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这些政府实际上完全依附于日本,为侵略战争提供支持。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37年12月由日本在华北建立,管辖区域包括平津、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该政府表面上与中华民国保持联系,但实际为日本侵略的工具。后来,它成为了汪伪政府的一部分,并逐渐在其影响下失去独立性。
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于1938年,主要支持者为日本的华中派遣军,管辖区域包括苏浙皖三省。它的领导人包括梁鸿志等人,尽管该政府试图模仿中华民国的体制,但实质上完全依附于日本。
伪南京国民政府
1940年3月,由汪精卫领导的伪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成为与重庆国民政府并立的傀儡政权。它在名义上维持中华民国的外观,实际上却完全依附于日本。该政权的实质是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服务,执行着与日本利益一致的政策,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伪南京国民政府瞬间崩溃。
这些政府各具特色,但最终都因日本的投降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