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存不存在?史书记载了两条铁证,可惜鲜为人知
创始人
2025-09-07 02:32:29
0

夏朝,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传说由大禹或大禹之子启建立,距今约有4000余年,后为商汤所灭。

然而,由于夏朝史料十分匮乏,考古未能一锤定音,至今没能确认夏朝文字,二里头遗址只是疑似夏墟,于是西方学者数百年来一直否定夏朝,根本不承认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夏朝,认为这是中国人虚构的王朝。比如,美国历史书籍《Word History, Pattern of Interaction》中谈及夏朝时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据传说,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出现在这个时候。”

那么,夏朝存不存在呢?不谈考古发现的诸多蛛丝马迹,仅从史书记载来看就有两条铁证,可惜西方学者却视而不见。

史书记载了完整的夏代世系

世系,又叫“世系表”,指一姓世代相传承的系统,由男性子孙排列而成,呈现出一个“倒树状图”,通俗一点说就是家谱。

《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芬)—9芒(荒)—10泄(世)—11不降—12扁(局、禺)—13胤甲—14孔甲—15皋(吴、皋苟)—16发(发惠)—17履(夏桀)。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代世系,与司马迁略有不同,但总体一致。

问题在于两点:一是会不会是周人虚构,二是这个夏代世系是否可信?

如今,最早的夏朝世系材料出自周朝,而甲骨文中又未记载夏朝,那么夏朝会不会是周人虚构?通过虚构夏朝,证实天命转移,宣告周人代商合法性、正统性的政治目的,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对周初天下诸侯而言,夏朝只离他们六百余年,存不存在他们比较清楚,周人虚构一个不存在的夏朝,让天下诸侯承认,其难度之大,实难以想象,又未必能达到政治目的,属于一个比较无聊的超级工程。笔者认为,周人可以虚构夏朝一些历史,但要说虚构一个存续500余年的王朝这么大的动作,基本不可能。

既然如此,夏代世系可不可信呢?殷墟甲骨文出土之前,西方学者认为周朝是中国第一王朝,夏朝与商朝皆不可信,《史记》中的商朝世系自然不足为信。但甲骨文出土之后,证实了商朝存在之余,商朝世系也在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通过商朝案例推断,史书中的夏朝世系应该基本可信。

周武王与孔子对待夏朝后裔

作为一个存续500余年的王朝,夏朝实行的也是分封制,大量族人分散各地,因此夏朝灭亡之后,必然留下诸多后裔。《史记·夏本纪》:禹“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褒氏……”,此后历代夏王分封,因此夏朝后裔分散各地。

根据史书记载,至春秋战国时期,还存在的夏朝后裔,其中名气最大的有四支。

1,越国。《史记》记载:“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夏朝少康时代,为了延续禹王陵的守护与祭祀,就将庶子封于越地,形成了后来的越国。传说,大禹在会稽山“禹会诸侯”,死后葬于此山,因而建有禹王陵。

2,鄫国。春秋战国《世本》记载:“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考古发现,夏代曲烈封地缯国当在河南方城八里桥一带。

3,褒国。清代嘉庆《汉中府志》载:“禹封其子为褒君,是有褒国。”历史上的褒国,最有名的一个人叫褒姒,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取美人一笑。

不过,这三个国家是不是夏朝后裔,还存在一定疑问,不仅在于史书记载极少,无法进一步论证,还在于缺少帝王将相证实。而杞国就非比寻常了,周武王、孔子先后肯定杞国是夏朝后裔。

《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建立商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今河南杞县一带),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甲骨文中,一共有六块卜辞提到杞国,比如有“壬辰卜,在杞,贞:今日王步于商,亡灾?”说明历史上的杞国在商朝的确存在过。

武王伐纣之后,根据中国“二王三恪”政治传统,需要优待前三朝后人,赐给他们封地,让他们以“宾客”身份在新王朝祭祀祖宗宗庙,表现出胜利者的度量和优雅,于是找到了夏朝王室后裔,并将之封于杞地。

《史记·陈杞世家》: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

以古人对血统之严谨态度,周武王会搞错吗?显然不可能。而且,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旦与姜子牙仅得侯爵,真正公爵只有宋国、虞国、虢国等少数几个,因此周朝封杞国为公爵,绝对是非同一般的礼遇,说明了杞国来历非凡。

数百年之后,孔子为了考察夏朝之礼,于是亲自访问杞国,但由于杞国文献大多散失,因此《论语·八佾》中记载孔子感慨道:“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夏朝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从孔子的话中,也可以证实夏朝的存在。

其实,随着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夏朝存在的证据越来越多。

宋代宣和年间,山东临淄出土一组春秋青铜器——叔夷钟,上有铭文追述宋人祖业:“隙成唐,又严在帝所,溥受天命,删伐夏司,败厥灵师,以少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叔夷是宋穆公之后,而宋国是商人后裔,因此叔夷说出商汤“删伐夏司”,与殷革夏命一样。

2002年,考古专家在海外发现西周青铜器——遂公盨,上有铭文“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等,记述大禹治水,划定九州,以及大禹由此成为民众之王、民众之“父母”,这是夏代“大禹治水传说最早的文物例证”。

不过,如果夏朝存在,为何如今没有找到像甲骨文一样的传世文字文物呢?

其实,这可能与夏朝文字载体有关,中国文字载体一般有石头(石鼓文)、陶器(陶文)、竹简或木简、青铜器(金文)、骨文(甲骨文),其中的竹简或木简最为简便,只是容易腐朽,所以至今没有发现春秋时期的竹简,更不要说夏朝、商朝竹简了。而甲骨文中有“典”、“册”等字,说明商朝日常文书使用竹简或木简,只有重要的卜辞才刻写在龟甲、牛骨上,从而甲骨文流传了下来,商朝简牍未能流传。因此,夏朝可能也是使用简牍,只是岁月久远,如今已经腐朽,所以无处寻踪。

同时,如今发现的“陶文”、“骨刻文”,都比甲骨文早,其中骨刻文与夏朝存在时间较为吻合,在山东、陕西、河北、河南均有发现,或许骨刻文就是夏朝文字,只是如今还没有解析出来,或解析出来的还无法与残缺不全的夏朝历史记载验证罢了。

可见,无论从考古发现,还是从史书记载来看,夏朝必然不是虚构的王朝。如果夏朝是周人虚构的,那么这简直就是一个不下于长城的超级工程,需要无数才高八斗之人参与,需要蒙骗无数才智高绝之人,而且还是对周朝统治没什么作用的超级无聊工程。

然而,西方学者对这一切却视而不见,更何况,还有一种叫傲慢与偏见的东西存在。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体育)田径——2025年世界... 当日,2025年世界田联洲际巡回赛(金标)北京站女子100米比赛在北京举行。 9月7日,美国选手...
原创 大... 在中国古代的考试历史中,1904年7月4日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273名贡士在专人引领下走...
原创 苏... 在苏联的历史中,有一个特别的实验让人印象深刻——在远东靠近黑龙江的地方,建立了一个犹太自治州,叫比罗...
原创 曹... 黎明的曙光尚未完全驱散夜幕的阴影,古老的中华大地上,风云激荡,英雄豪杰争相出场。三国时代,风起云涌,...
原创 明... 从古至今,长生的追求一直未曾停息。秦始皇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他投入了大量...
原创 他... “藏字419部队”的英雄模范接受周总理接见时,有一位上校引起了周总理的极大关注。周总理在场上毫不犹豫...
张骞之前的河西走廊,是个什么样... 全文共3582字 | 阅读需7分钟 河西走廊,每当这四个字映入眼帘,一幅幅壮阔厚重、跌宕起伏的历史图...
原创 康... 这篇文章讲述了康熙皇帝与他的哥哥福全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从他们的童年,到成年后的权力斗争,再到最终福...
原创 林... 在过去的许多传说中,我国三年困难时期的毛主席被塑造成了一位极其节俭的人,为了节省粮食,他甚至连续三年...
原创 武... 改写后的文章: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深知权力与政治的复杂性。虽然她凭借自己的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