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荣,原籍四川大宁(今巫溪),字欣然,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兵的家庭,行伍出身。作为绿营的世兵,他的家族一直肩负着兵役责任。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河南滑县爆发了李文成领导的起义,向荣随军北上参加镇压,凭借其卓越的作战才能,勇猛作战立下赫赫战功,迅速晋升为把总。之后,他在战场上屡次立功,逐渐由把总晋升至总兵,最后于1847年晋升为四川提督。
1850年3月,向荣被调任湖南提督,迅速带兵镇压李沅发的起义,尤其在金峰岭的战斗中,他成功击溃李沅发的部队,斩首俘虏。9月,向荣再次被调任广西提督。在咸丰元年(1851年)2月,向荣受命与太平军作战,执行两江总督、钦差大臣李星沅的命令,率军进攻桂平,与太平军展开激烈对抗。18日,向荣带领清军从东西两路合围江口墟,打算将太平军困住。然而,太平军早已布下伏击圈,并埋设了地雷,清军被诱入陷阱后,遭遇爆炸与伏击,结果惨败,死伤惨重,向荣不得不匆忙撤退。太平军乘机突破围困,向武宣进发。
向荣迅速恢复兵力,紧随其后来到武宣。在东岭村安营扎寨,准备与太平军展开新一轮战斗。3月19日,清军与太平军在东岭灵湖展开激烈冲突。由于太平军士气高涨、攻势凌厉,清军在激烈的交战中节节败退,最终溃败,向荣几乎被太平军擒获,险些丧命。
灵湖之战后,向荣不甘心失败,迅速集结起6000名兵力,分为四路进行反攻。然而,太平军早有准备,分兵设伏。4月3日的战斗中,四路清军遭遇埋伏,各路都陷入包围,损失惨重。此后,向荣在与太平军的一系列战斗中屡屡受挫,不仅在武宣、象州等地屡战屡败,几次面临死局,甚至差点丧命,狼狈至极。
尽管如此,清军的形势在同年7月发生了转机,广州都统乌兰泰率军在武宣东乡取得了重要胜利,成功夺回了关键的战略位置,局势略有缓和。然而,由于清军内部指挥不统一,士气低落,后续战斗仍然屡屡失败。平南官村之战中,太平军几乎全歼了向荣的军队,迫使他仓皇逃入平南县城,并长时间未敢出门,羞愧难当。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向荣被迫复出,继续指挥清军。在与乌兰泰的配合下,向荣参与了围攻永安的战斗。然而,由于缺乏对城内形势的掌握,双方都未能有效进攻,反而陷入困境。最终,1852年4月3日,太平军在夜色掩护下成功突围,向荣随即率军追击至平冲,遭遇太平军伏击,清军大败,尤其是乌兰泰部损失惨重。向荣得知太平军撤出永安后,立即率军北上,迅速赶到桂林,进行防守。
在桂林,向荣配合各路守军与太平军展开战斗,成功挫败了数次太平军的攻城行动。然而,在5月9日,太平军撤围北上,向荣未能立即追击,导致自己遭到朝廷弹劾,最终被革职,幸得赛尚阿力保,才免去处罚,调回湖南继续作战。
向荣在湖南参与了长沙保卫战,并成功指挥清军在妙高峰击退了太平军的进攻。10月14日,向荣再次带领军队对太平军展开反击,成功迫使对方撤退。尽管如此,太平军随后采取了石达开的策略,开辟了河西战场,并在湘江上搭建浮桥,进一步加强了对长沙的威胁。10月31日,向荣率军向太平军的水陆洲发起进攻,遭遇了设伏的太平军,损失惨重,他本人死里逃生。
随着太平军对长沙的进攻未果,向荣继续带领清军追击至武昌。在武昌的洪山一战中,向荣麾下的将领张国樑率军连破太平军十余营垒,缴获大量武器装备,为向荣带来了一场迟来的胜利。
然而,太平军并未放弃进攻,最终在1853年1月攻克了武昌。向荣随后被清廷任命为钦差大臣,负责军务,并继续参与围攻南京的战役。最终,在江南大营一带,向荣率领清军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显示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但在1855年,局势再次发生了剧变,向荣在江南大营的战斗中面临着重重困难,最终因清军内部的混乱及太平军的猛烈进攻,江南大营被攻破,清军全线溃败。向荣不得不逃亡至常州、无锡、苏州,最终因受到朝廷的处罚,加之精神打击,他自尽于浒墅关,结束了他一生的悲壮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