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的麾下有三位赫赫有名的虎将,分别是叶飞、王必成和陶勇。如果论起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这三位将领无疑是所向披靡的英雄,个个都是能带领千军万马的强者。那么,三位将领的性格又是如何呢?
叶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的,他的气质如书生般温文尔雅,谈吐间充满了文化的底蕴。陶勇则完全不同,他性格豪放,做事果敢直率,个性非常奔放,给人一种豪爽大气的感觉。至于王必成,他显得有些内向,不喜欢言语,性格中带有一点孤僻,时常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印象,偶尔还会独自生气。
令人惋惜的是,陶勇英年早逝,留下了叶飞与王必成两人。两人关系如何呢?叶飞曾经这样评价王必成:“虽然王必成同志寡言少语,但他内心其实蕴藏着强烈的情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叶飞对王必成有着深刻的了解,二人不仅是战友,更是能彼此交心的朋友。
新四军初建时,叶飞担任第六团团长,王必成则在第二团担任参谋长,后来升任团长。两人都是新四军的骨干力量,见证了这支队伍的成长与辉煌。1947年莱芜战役后,王必成率领的纵队在俘虏敌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战果,甚至一举俘虏了超过一万名敌军,这一战可谓是大获全胜,极大鼓舞了士气。尽管王必成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绩,他却并未因此自满,而是主动将一些俘虏分给叶飞的第一纵队,帮助叶飞缓解了困难。此举让叶飞深受感动,显示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尽管长期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叶飞、王必成和陶勇三人却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拍照。直到1949年,粟裕终于为他们三人提供了一个合影的机会,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中,叶飞和陶勇笑得非常灿烂,而粟裕则微微带笑,王必成则显得较为严肃而拘谨。拍照之后,王必成特意要求将底片放大至22英寸,并将照片分别送给了每个人。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王必成虽然外表沉默寡言,但内心十分珍视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建国后,叶飞长期在福建军区和福州军区担任领导职务,而王必成则在南京军区、昆明军区和武汉军区等地任职。尽管两人并未在同一个单位共事过,但王必成始终对叶飞抱有深厚的感情。王必成平日里不善与人交往,但他却愿意与叶飞长时间深谈,交流心得。此外,王必成生活节俭,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和宴请,但对于叶飞及其家人,却视如己出。
记得气体打火机刚进入国内市场时,叶飞特意为陶勇和王必成各送了一只。王必成没有推辞,欣然接受了。后来,王必成因病住进了301医院,叶飞闻讯后十分关心,前往探望,并询问是否有任何需要。王必成提出了需要麻将牌、收录机和录音磁带等物品,叶飞便尽全力满足了他的要求,将这些东西一一送到。
值得一提的是,王必成曾多次劝叶飞写回忆录,特别是在自己晚年生病住院时,他仍对前来看望的王于耕同志说,希望叶飞能够把回忆录写出来。“他有文化,和我不一样,要把真实的革命历史写出来,不要让一些人胡说八道。”王必成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写回忆录对他来说颇具难度,而叶飞则是名副其实的儒将,具备了写作的条件。于是,王必成将这个期望寄托在叶飞身上,希望他能记录下那段真实的革命历程,为历史留下一份正义的声音。
最终,叶飞不负众望,写下了《叶飞回忆录》一书。这本回忆录也成了王必成遗愿的一部分,展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岁月。1989年,王必成与世长辞,享年77岁。此时,叶飞、王必成、陶勇和陈毅、粟裕这些曾经的革命伙伴只剩下叶飞一人,深感失落和悲痛。第二年,叶飞专门写了一篇悼念文章,缅怀王必成。文中,叶飞称王必成是一员猛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战功赫赫。叶飞还提到,涟水战役面对国民党悍将张灵甫时,尽管那场战斗没有取得理想结果,但绝不应将责任归咎于王必成。叶飞坚信,这一仗并没有打不好,王必成无愧为一位英勇的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