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清晨,黑龙江畔的晨雾还未散尽,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内已跃动着沸腾的热意,跑者们调试着跑鞋、做着热身运动,有人用不太流利的中文互相加油,有人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来自俄罗斯海参崴的跑者斯拉瓦笑着坦言,“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上午7时,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响,国内首个中俄跨境马拉松赛事——紫金多铜·2025中俄跨境马拉松系列赛暨2025黑河马拉松激情开跑。近4000名中俄跑友踏上赛道,用脚步叩响中俄“双子城”的晨光,在42.195公里的赛道上,奔赴一场体育与文化交融的奔跑盛宴。
跑者齐聚(王殿杰 摄)
赛道藏巧思:1284米界江大桥串起“双城记忆”
作为国内首个中俄跨境马拉松,赛事起点的选址暗藏“巧思”,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巧妙地将地理科普与历史纪念融为一体,27座城市标识牌如璀璨的星辰般散布其中,串联起丰富多彩的人文脉络。“这里不仅是一条地理分界线,更是中俄文化相遇的起点。”一位俄罗斯跑友驻足凝视,指尖划过标识牌上的地名感慨道。
赛事设置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欢乐跑和十公里跨境大桥跑四个项目,其中黑龙江大桥堪称赛道的“灵魂所在”。这座横跨界江的“空中走廊”,跑者的脚下是奔涌的黑龙江水,眼前是布拉戈维申斯克错落有致的城市轮廓,“一步跨两国”的奇妙体验让竞技多了层文化温度。冲过大桥时中俄跑者难掩兴奋,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跨越国界的浪漫。
跑者在桥上奔跑(于福庆 摄)
赛道还串联起黑河王肃街,这条融合百年商埠历史与现代商业气息的老街,成为跑友的“文化打卡点”。内蒙古的跑友范世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道:“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琴弦上,从古朴商号到俄式地标,奔跑中仿佛穿越了三个世纪,让我读懂了中俄交融的过往。”
文化有温度:15个“舌尖驿站”酿就跨国烟火情
“香,真香!必须‘全饱’跑完。”赛道旁的补给站,空气中都弥漫着香甜。15个“舌尖驿站”成了最接地气的“文化交流窗口”,冰镇东北冻梨清甜解腻,铁锅炖大鹅、烤全羊散发着浓浓的东北烟火气;俄罗斯格瓦斯醇厚爽口,俄式大串、盘肠带来异域风味。一场“流水席”般的补给,让各路跑友在“全饱”与“吃撑”的调侃里,感受最鲜活的“跨国对话”。
沿途补给(赵东来 摄)
语言从未成为交流的阻碍。俄罗斯姑娘达利娅赛前还担心语言不通,却在起点收获志愿者的耐心指引,奔跑中不断收到中国跑友的手势“加油”。达利娅说,赛事结束后,她最期待的就是跟着新认识的中国朋友去黑河早市,“想尝尝中国朋友说的豆浆油条,听说和我们的列巴一样香。”
互相鼓励(赵东来 摄)
来自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马克西姆带着10岁的女儿玛丽亚参加了半程马拉松,父女俩的身影成为赛道的一抹亮色。“马拉松让孩子知道,邻居不是地图上的线条,是能一起笑、一起跑的朋友。”马克西姆带着口音的中文字字真诚。
民心筑桥梁:800余名“纽带”守护跨境温情
在这场跨越国界的奔跑中,800余名志愿者是最忙碌的“隐形主角”。黑河学院俄语专业的志愿者韩诚磊在起点区帮助俄罗斯跑者核对信息、讲解赛道时,收到了对方递来的俄罗斯糖果,“一句‘спасибо(谢谢)’,让我觉得所有辛苦都值得。”为做好服务,志愿者们提前开展系统性岗前培训,用专业与热情的“零障碍”服务架起沟通桥梁。
志愿者队伍(邱齐龙 摄)
赛道外的欢呼,是跨越国界的共鸣。黑河沿江步道上,68岁的孙大爷教孙子用俄语喊“Привет(你好)”,为中俄跑者加油助威;江对岸的俄罗斯阿穆尔州卡尼库尔干口岸,安娜带着儿子挥舞着两国国旗,“虽然隔江相望,但我们的掌声和欢呼声他们一定能听到。”秦皇岛跑友接过补给时笑着说:“听到两种语言的鼓励,比喝了能量饮料还提神——这是属于我们的‘加油交响曲’。”
愉快奔跑(赵东来 摄)
不仅如此,为了让跑友们在赛后能沉浸式体验黑河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黑河联动瑷珲古城、五大连池等七大核心景区,为参赛者推出半价门票优惠,部分景点还配备免费讲解员,帮助跑者深入了解景观背后的历史故事。马占山历史陈列展、黑河商会、旅俄华侨纪念馆等场馆将延长开放时间,让跑者在赛后卸下疲惫,感受黑河厚重的人文底蕴。
终点无国界:续写民心相通的“绵长故事”
终点区域,观众的热情“不分国界”。中俄观众在护栏外为冲线的跑者递水、擦汗,有的还主动帮跑者拍照留念。“两个城市用不同的方式庆祝着同一场赛事。那种默契,就像老友重逢,无需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便能读懂彼此心中的喜悦。”现场观众李女士感慨道。
对许多人来说,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来自江西南昌的78岁“全马老将”张国卫已累计参加了138场马拉松,却首次体验跨境跑:“从双语服务到特色纪念,从赛道设计到温馨补给,每个细节都在说‘欢迎’,这趟黑河之行值得,下次还来!”
选手冲线(赵东来 摄)
当最后一批跑者冲过终点线,阳光为汗水镀上金边,两国选手互相拥抱、合影。从赛道上的并肩奔跑,到赛后的文化漫游,从志愿者的双语服务,到两岸观众的隔空欢呼,这场马拉松让两国的交流再一次从“线上”走到“线下”,从“熟邻”变成“老友”。
“边境线上不只有界碑,还有一起奔跑的身影;双城之间不只有距离,还有心与心的靠近。”本届赛事承办方黑龙江中朗文化集团董事长陈嘉道出了赛事的深层意义。42.195公里的赛道有终点,但中俄民心相通的故事,正在这“双子城”间续写新的篇章。(来源:黑河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