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英雄辈出的时代通常伴随着动荡与战乱。春秋战国时期,无数将领投身沙场,百家学者争相游说列国;汉末三国时期,也是名将云集,五虎上将、五子良将、谋士如云,英雄辈出,人物众多。而隋唐时期,同样诞生了许多名将,他们拼死捍卫自己所属的君主,最终帮助李唐稳固了江山,虽最终是李唐称帝,但这些名将的英勇事迹却永载史册,成为后人称颂的佳话。
隋唐这个大乱的时代,英雄豪杰层出不穷,社会动荡不安,就连最后的赢家——李唐的内部也并非稳如磐石。太子李建成与亲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随着天下逐步安定,愈发激化。两人不仅在政治上明争暗斗,连武力上的较量也展开了。若论军事力量,李世民一方的优势显而易见,李靖、李绩、秦琼、尉迟恭等人堪称战神,他们的卓越武力,使得李世民在宣武门之变中取得了胜利。
反观太子李建成一方,由于其长期在后方坐镇,依赖的文臣较多,能出征沙场的武将却寥寥无几,这使得李建成在军事上始终处于劣势。虽然他手下的武将不多,但并非全无强者,罗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罗艺,作为李建成的王牌将领,他的背景和战绩完全可以与李世民麾下的名将们一较高下。然而,命运捉弄,这位勇猛的将领最终却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不仅他本人被斩首,就连他的家人也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
罗艺的悲剧,源自于他对一位神婆的话深信不疑,简而言之,他被神婆的话语所诱导,最终走向了不归路。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很多人了解罗艺,往往是通过《隋唐演义》这本小说。在小说中,罗艺是罗成的父亲,也是秦琼的姨夫,最终在一场战斗中被苏定方一箭射死。但在正史中,并没有罗成这个人物,而罗艺也并非秦琼的姨夫。但无论是小说还是历史,罗艺的结局都充满了悲剧色彩。
罗艺出生于一个军事世家,他的父亲罗荣曾在隋朝担任将军。隋唐时期,经历了南北朝的乱世,武将的地位在朝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出身名将家庭的罗艺,他的家庭地位显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隋唐时期,尚武精神盛行,人人崇尚武力,尤其是出自名将世家的罗艺,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幼年便热衷于武艺的修习。他的父亲罗荣更是为其设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白天让他习武,晚上讲授兵法。正因为如此,罗艺在军事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尤其是在弓箭方面,他堪称天下无敌。
然而,罗艺的致命弱点也在于他缺乏为人处世的智慧,他长大后为人冷酷、狡猾,且只依赖个人勇武,缺乏仁义道德的修养。这样的性格使得他在交往中并不讨人喜欢,尽管如此,隋炀帝杨广却对他极为喜爱,或许是因为他们的性格有几分相似。
隋炀帝时期,发生了三征高句丽的战争,罗艺被派往北方担任督军。然而,隋炀帝为了约束他,将所有事务都交由李景来管辖。尽管罗艺的军事才能非凡,且个人武力强大,但他目中无人,经常公开羞辱李景。而李景也并非软弱之人,他每次都能利用职权压制罗艺。战事结束后,罗艺反过来诬陷李景谋反,然而经过调查,证实李景并无异动,隋炀帝也未对两人做出处罚。这件事虽小,却足以显示出罗艺性格的狭隘和傲慢。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四起,罗艺与赵十住、贺兰宜等人一起驻守涿郡,负责为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提供补给。涿郡作为后方补给基地,财富和物资极为丰富,因此也成了起义军和土匪的目标。其他守将都畏惧出城应敌,唯独罗艺勇敢地屡次带兵出城,与敌交战,并且每战必胜,威名迅速传播开来。随着声威日增,赵十住等人开始心生不满,认为罗艺在树立威望,为自己日后谋取大权。
在这种情势下,赵十住等人决定先发制人,计划暗中除掉罗艺。得知消息后,罗艺迅速采取行动,率军攻占涿郡,甚至开始向百姓开仓放粮,迅速赢得民心。最终,赵十住等人不得不屈服,罗艺顺利控制了幽州和营州,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此时,天下局势依然动荡,罗艺所在的幽州处于中原边缘,暂不与其他势力有太多纠葛。他并不野心勃勃,只希望稳守一方,待时而动。最终,唐朝在李渊的带领下迅速崛起,罗艺见唐朝实力强大,便主动向李渊称臣。李渊十分欣喜,任命他为燕王,并赋予他更多权力。
罗艺的降唐,虽使他得到了丰厚的封赏,但他并未预料到的是,他会卷入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