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华东野战军的第2、第7、第9和第13纵队联合组成了东线兵团,开始了莱阳战役的进攻。
12月4日,7纵的司令员成钧指挥两个师发动攻击,目标是城隍庙。虽然经过了长达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但未能成功突破敌人的防线,部队损失惨重。为此,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和政委谭震林作出决定,调派第13纵队的37师接替7纵继续进攻,而7纵则撤回城外休整。
成钧:勇猛无畏的虎将
成钧是一位极具血性的指挥官,接到这一命令后,他感到非常不甘心,心中暗自决定不服输。他带着愤怒的情绪想到:“我们堂堂7纵,竟然连一个城隍庙都攻不下去?”他决定亲自组建一支敢死队,亲自带领队伍再度冲锋。成钧的这种激烈反应令纵队政委赵启民非常担忧,他急忙上前阻止:“这样不行!你是司令员,亲自上阵打仗?你不在指挥,谁来指挥全局?”然而,成钧丝毫没有听从劝阻,迅速召集排级以上干部组成敢死队,带着队伍冲向敌人防线。
这一举动使得谭震林得知后非常愤怒:“如果成钧不听命令,我会立即撤销他的指挥职务!”但成钧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始终敢打敢拼,曾无数次面临生死考验,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展现出极为出色的指挥才能。
早期的拼搏:从红军到长征
成钧来自湖北石首,1930年,在红军攻占家乡石首县城后,他投身革命,年仅19岁。经过无数次的战斗洗礼,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在1931年的一次战斗中,蒋军对石首进行疯狂攻击,红军不得不趁夜撤退。在撤退途中,成钧的肩部被敌人射伤,但他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依然带领部队进行艰苦的游击战斗。
在洪湖地区,他多次受伤,甚至在监利与敌军的遭遇战中,两次腿部负伤,直至他在湖南龙山县城的多次战斗中,多次中弹,身上伤痕累累。然而,这些伤痛并未使他退缩,反而使他越战越勇,成为了军中一员猛将,深得贺龙的欣赏和重用。
长征中的英勇表现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以北的刘家坪出发,开始了艰难的长征。成钧率领18团在前方,和敌军拼搏,险象环生。1936年春,红军在贵州石阡遭遇了敌军重重包围,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成钧主动请缨,决心亲自带队夜袭敌人的炮楼,并成功打破敌人的封锁线,为红军顺利脱困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在随后的战斗中,成钧也多次面临生死考验。在一次伏击中,敌方炮手瞄准他时,政委余秋里英勇地将成钧推倒在地,自己却被敌人射伤,最终成为一名独臂将军。成钧由此幸免于难。
莱阳战役中的坚韧
在解放战争中,成钧再次展现了他的英勇与智慧,成为华东战场上屡屡受伤的高级指挥官。在莱阳战斗中,敌人防守坚固,尤其是城隍庙一带,敌人已经加固了防线。尽管成钧带领第20师和第21师发起猛烈攻势,但始终未能突破,付出了较大的伤亡。
面对困难,许世友和谭震林决定让第13纵队接替攻城任务,成钧虽然心有不甘,但最终组织敢死队冲击城隍庙。然而在战斗中,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重伤倒地。成钧被迅速送回指挥部,战斗持续至12月13日,最后成功歼灭敌军1.6万余人。
战后反思与领悟
战后,成钧深感不解,始终思考着为何他的部队无法攻破敌人的防线。经过深入研究,他发现敌人的工事设计极为巧妙,敌人特意在壕沟四角修筑了“暗堡”,从外面看不出其存在,致使第20师和第21师的战士惨遭暗堡火力打击。
这一发现令成钧深感痛惜,尤其是为那些牺牲的战士感到无比悲痛,并反思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然而,莱阳战役的教训给了成钧巨大的启发,在随后的淄川攻坚战中,他带领7纵成功突破敌人的防线,并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战斗中屡建奇功,逐渐成为华东野战军的著名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