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看历史,说唐高宗李治和汉文帝刘恒,都是皇位“捡漏”专业户。但天下皇位,关乎千万黎民百姓,真有无缘无故“捡漏”来的吗?我看不是这样的,如果用传统文化的视角去看,却有着深层次的因缘,四个字概况——厚德载物!
先说汉文帝刘恒,封在代国为王的时候,就以“让代国百姓有饭吃”为中心,而且经常深入群众当中,体验百姓生活,制定惠农政策,一步步把原本处在边疆的贫困诸侯国生产水平,硬是拉到了百姓衣食无忧的新高度——这样的功德,不就是厚德载物吗?所以,就凭这点,他最终能够成为一代明君!
唐高宗李治,能够最终胜出?难道真如很多人戏称皇位“捡漏”专业户?显然不是。历史记载李治的宽厚仁慈,纯孝仁爱,这却成了他最大的底牌,也是守江山治理天下的基础。(跟上述汉文帝刘恒是类似的)
先说一个电视剧《贞观长歌》里面,一个关于“晋王李治”厚德载物的故事(当然这件事历史上是否有真有,是不是编剧特意而为,三水英子天涯谈无从考证)。
里面故事大概如下:唐太宗李世民还在位的时候,有一年关中蝗灾遍地。唐太宗是一代明君,下诏群臣建言,怎么解决蝗灾的事情。他还派各皇子,到下面去了解情况。李治也下面去了,下到基层后看到长安附近的很多百姓,已经没有粥喝了。
他就让自己的随从,把自己王府的财物,大部分捐出来,先熬粥赈济灾民。随从说,“晋王殿下,王府也要开销,这恐怕不行啊”!李治说“我们王府再困难,至少能喝上粥的,如今蝗灾严重,这长安城有些百姓,都快要饿死了,我们怎么能不管不顾呢?!”父皇让我们了解情况,就是想办法的。 你看看就这格局,你说李治不当皇帝,谁还能有资格呢?而其他皇子,就没有他这样的格局,这就厚德载物。
后来李治还从一个民间的贤人那里,得来了灭蝗的好方法——烟熏驱赶蝗虫!解决了当时的难题,还为皇帝挖掘了一个人才。所以,古往今来,能做成皇帝的明君,一定是有“厚德”!这个厚德,就是心里装着“天下百姓”!
唐高宗李治在位时,选贤任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开创"永徽之治",也算是一代明君!我们读历史,就是要从历史里面学习!即“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群书治要》,一部值得全世界政治家学习的治国宝典!
陈母问勇——点燃新时代爱国精神的火焰!
现代因果故事:供电局女领导家破人亡!
盘点京东的善行义举,相信足以让中国人敬佩!
善报故事:念念不忘喂养流浪猫的邻居阿姨,重病奇迹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