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又如何断言秦琼比尉迟恭更忠诚?其实,秦琼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且从李世民的视角来看,尉迟敬德的忠诚度要高于秦琼。
此前,我撰写的某篇专栏文章引发了热烈的争议。有不少人批评我“篡改历史”,甚至有观点称“秦琼根本没参与玄武门之变”,还有人坚信地说“秦琼当时在外地出差”。我只是一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绝无篡改历史之意,我们应以事实为依据,基于正史并结合其他史料及合理推理来判断秦琼是否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我的证据其实很简单。在《旧唐书》当中,至少有三处明确提到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这些记录内容一致、无误地表明了秦琼(即秦叔宝)确实参与了这一历史事件。《旧唐书》被视为正史,学界普遍认定其可靠性。我个人认为,《旧唐书》相比《新唐书》有着更高的史料可信度。
有趣的是,《新唐书》虽然没有明确提到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但也没有提供证据证明他不在现场。那位声称“秦琼当时在外地出差”的人,至今也没有拿出证据。如果有其他人能提供确凿的证据,欢迎分享。
事实上,《新唐书》对玄武门之变的记载相当简略,仅在一些人物的传记中简单提及,很少涉及细节。由于两部唐代正史都采用传记体裁,事件细节往往分散在众多人物的事迹中,致使我们难以全面还原事变的真相。比如,玄武门之变究竟有多少人参与?《旧唐书》有“九人”记录,也有“十七人”说法,而我从人物传记中至少发现了三十个参与者,且这些名单并不包括发挥重要作用但未出现在现场的张亮、温大雅及李勣等人。
以下是我整理的参与者名单,大家可以补充:
这些都来自《旧唐书》记载,而《新唐书》之所以未做详细记录,可能是为了维护唐太宗的正统地位,这也属于“史家技巧”中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不能单凭《新唐书》没有提及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就断定他没有参与。
从事后的奖励名单来看,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等人获得一等功,封吴国公、右武侯大将军,食邑1300户,而秦琼则被升为左武卫大将军,封食邑700户。相比之下,秦琼与尉迟敬德的差距十分明显,这也让一些人产生了秦琼可能未参加的疑问。
不过,用这样的标准来比较未必公平,因为在玄武门之变前,秦琼的地位明显高于尉迟敬德,且他的晋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在武德三年的“美良川之战”后,秦琼被封为正二品“上柱国”,李渊甚至曾说:“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刚归唐不到一年,他便晋升正二品,这样的升迁速度十分罕见。相比之下,大唐的第一战神李靖,经过一生的努力才获得了从一品的职位。
而在武德四年的“洛阳之战”后,秦琼被封为翼国公,而此时的尉迟敬德仍然没有爵位,职位仅为秦王府的左二副护军。因此,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的飞速晋升与秦琼未能再升职的巨大反差,也使得人们对秦琼是否参与有所疑虑。那么,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只能将自己的猜测分享给大家。事先声明,这仅仅是推测,并非确凿结论。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安排了七个战场,分别是:
1. 甘露殿和两仪殿,目标是控制李渊及宰相班子;
2. 玄武门内,目标是李建成、李元吉;
3. 玄武门外,目标是太子府和齐王府的护卫;
4. 永春门和承天门,防止李建成通过此门进入宫城;
5. 嘉猷门指挥所,作为失败后的逃生点;
6. 芳林门,接应李世民撤离宫城;
7. 弘义宫,保护秦王家属。
根据一些零星史料分析,秦琼很有可能在永春门参与了战斗,和他一起的应该还有程咬金与张士贵。永春门实际上是玄武门的备用选择,李建成进入宫城有两条路,一是玄武门,二是南面的永春门。李世民显然优先考虑玄武门,但如果李建成选择了永春门,这里也必须安排得力的人员执行任务。秦琼、程咬金、张士贵三人的组合,战斗力并不逊色于玄武门的人员。
后来,李建成确实选择了玄武门,导致永春门的作用未能发挥出来,但那里仍然发生了战斗。根据史料记载,当东宫的侍卫得知太子遇险后,迅速从南北两座城门发动攻击,试图闯入宫城。同时,驻守皇城的十二卫府兵也有部分支持太子的兵马参与了战斗。秦琼等人带领部队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直至李渊同意交出兵权,裴矩与宇文士及等人到永春门宣布圣旨,战斗才得以平息。
由此可见,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确实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尽管由于李建成选择了玄武门,他的贡献无法与尉迟敬德相提并论。根据史料记载,秦琼与李世民的关系,远不如尉迟敬德与李世民的亲密。
尉迟敬德加入唐军较晚,且经历了信任危机。在洛阳之战中,由于旧部叛变,尉迟敬德差点被屈突通等人害死。但李世民信任他,不仅释放了他,还给予他安慰和丰厚赏赐,告诉他:“如果感到委屈,随时可以离开,我绝不会怪你。”自此,尉迟敬德与李世民的关系愈加牢固,尉迟敬德至少两次救了李世民的命。
可以说,尉迟敬德与李世民之间有着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因此,他是玄武门之变中的积极推动者。事变当天,李元吉用弓弦勒住李世民的脖子,关键时刻,正是尉迟敬德射杀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
因此,尉迟敬德的忠诚可谓无与伦比,他也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人之一。相比之下,秦琼则差得多。从他的经历来看,秦琼与李渊的关系较为紧密,属于“中间派”,因此他并未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工作。
总的来说,秦琼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但他与李世民的关系更多体现在工作层面,私人交情并不深厚。直到后来,李渊任命他为秦王府右三统军,秦琼才逐步融入李世民阵营。通过这些经历,我们可以看出,秦琼并不比尉迟敬德更忠诚。发动玄武门之变,并非“李世民主动找谁”的问题,而是“谁主动表示意愿”的问题。像尉迟敬德那样,围绕李世民日夜进谏,并表明自己愿意为李世民生死相随,才是最核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