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崇祯勤政17年,但仍无力回天,从军事角度说说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创始人
2025-09-06 03:03:01
0

引言

明朝作为终结了蒙古铁骑统治的王朝,其军队的战斗能力,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可圈可点的。在明代前中期,明军还多次战胜了蒙古军队,稳定了国家北部边境,他们的实力也令人印象深刻。

但这样一支王者之师,到了明朝末期,却变得羸弱不堪,在农民义军后后金军队的面前不堪一击,最终葬送了明王朝的气数。

关于明王朝衰败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其中的军事因素也是重要一环。

一、明代军户体系的崩溃与军队战斗力的下降

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天下甫定,各地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王朝安定,朱元璋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并在其中屯兵驻守。

这种全方位的军事部署,令明朝初期的军队规模相当可观。

以当时明朝政府的国力,显然无力支持军人的补给。为此,朱元璋继承了元代的屯田制度,让卫所所属军户在没有战争任务的时候参与农耕,自给自足。这不但解决了军需问题,还有效促进了明王朝的经济复苏。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这种军事制度的弊端也开始显现,随着明王朝社会结构趋于稳定,地主阶级再一次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随着普通民户逐步沦为佃户,明代军户手中的土地也成为了达官显贵们的抢夺目标。

随着土地进入地主名下,分给军户们的土地就所剩无几了,再加上明代军户采取了世袭制度,其总户数并不会减少,这让每户分到的土地份额大幅缩水。

军户们辛勤劳作一年后,甚至连自己的口粮都无法很满足,更遑论还要上缴部分作战用的物资了。部分军户为了生存只得向地主举债,最后连仅存的土地都被夺了去。其家人无奈之下只得背井离乡成为流民,

这也让军户的世袭出现了崩塌的迹象,明朝政府能够征调的军户数量日益减少。

那些剩下军户的日子也不好过,当时除了军队之外,地方政府也可以随意征调军户,这让他们背负上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当年嘉靖皇帝为自己修建陵寝,就征发了七万名军户。

不少军户宁愿冒着杀头的风险逃离家乡,也不愿听调,这让明代军户数量进一步削减。

明代后期,随着世袭军人数量一同下降的,还有他们的军事素养。

在明代初期,军户的代际传承时间还相对统一,军队中的士兵年龄组成较为相似,这比较便于军队的指挥和管理。

但在军户世兵制度运行了两百多年后,军队中的士兵年龄结构已经变得十分混乱了,里面既有没有壮年儿子接班的老人,也有被强行征召进行伍的羸弱少年。这些人之间巨大的年龄差距,令士兵们之间的沟通很不顺畅,也让集中训练难以实施,这让明代军户的战斗力在晚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二、募兵制对明朝经济基础的损害

其实从明朝中期开始,部分官员就已经发现军户不足的问题了,从正统年间开始,明朝政府就开始使用另一种全新的军事制度募兵制了,关于募兵制的最早记载,

见于《明史·兵三》:

“正统二年,始募所在军余、民壮愿自效者,陕西得四千二百人。”

相较于军户制度,募兵制度有其独到的优势。

首先,

是募兵面向的是全体百姓,因此有着充足的兵源,不会出现军队人数短缺的问题。

再者,

募兵时官府可以对应征者进行审核挑选,不会出现军户中老弱病残充军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募兵制军队的士兵其军饷,及生活用度支出全部由朝廷负担。他们相当于从职业农民转变成为了职业军人,和半耕半军的军户相比,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军事训练,其军事素养也是军户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

明朝中期浙江平倭战争中,军户的表现就十分糟糕,他们在和倭寇的战斗中几乎一触即溃。后来戚继光等人增加了募兵的数量,配合其优秀的指挥调度,才逐步扭转了战争局势。

可是募兵虽好,却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相对于军户,募兵需要国家支出更多的资金充当军饷,在戚继光于北方作战的时候,其麾下的募兵月饷为1.5两白银,与之相比军户则只需要0.5两。

明代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国家财政本就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窘境。大量招募募兵,让明朝脆弱的财政系统变得摇摇欲坠。无奈之下,明朝政府只得提高了税收的比例,开始从百姓手中收取钱财支付军饷。

这种举措,让百姓们贫苦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不依靠借贷几乎难以生存,渐渐地自耕农们都失去了土地,成为了地主家的佃户,还有的则直接成了流民,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揭竿而起,这也是明朝中后期内地民变频发的关键原因之一。

由于此时明朝大多数地区的军户制度已经濒临崩溃,因此,为了平息民乱,明朝政府就不得不加大募兵的力度。他们所需的军饷又要平摊到百姓的头上,更多的百姓无奈破产走上对抗政府的道路……

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明朝政府的经济系统彻底崩溃,各地民变层出不穷,几乎摧毁了明朝的地方统治体系。

糟糕的财政情况,让明朝政府无力支付募兵们的军饷,他们只好裁撤募兵,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均在此列,而他们最终也成为了明王朝的掘墓人。

三、明末文官体系对武官的过度干预

虽然明朝末年官军的战斗力大不如前,但募兵制的大面积运用,还是让明王朝拥有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军人的军事素质也要高于农民军。

但是

在面对李自成等人带领的义军队伍时,明军却明显处于下风,这也最终导致了北京城的陷落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和明朝军队指挥体系的崩溃有关。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建立了五军都督府来处理军事事务,其中的将军对于军队有着调动和管理的权力。

但在天下平定之后,明朝统治者为了限制武官的权利,而削弱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将军们只有在出征的时候才能和军队接触,这让武官的实际地位严重受挫。

与此同时,兵部的地位却逐年上升。明朝初年,兵部只负责传达政令,没有参与军队指挥的权力。

但是在“武官议政,文官辅政”局面的影响下,兵部逐渐接管了五军都督府的军事指挥权。到了明朝末期兵部官员不但能够参与作战,其地位也隐隐在各总兵之上。

比如,

在明末的萨尔浒之战中,兵部侍郎杨镐就是前线的指挥官之一,作为文官的他不谙军事,指挥水平极低,在于后金的交锋中处处受制,

最终葬送了明朝数万精兵,导致敌人快速崛起,为明朝的彻底覆灭埋下了巨大隐患。

令人震惊的是,在此之前的壬辰战争中,杨镐就在战斗中临阵脱逃,导致明军伤亡惨重,这样的官员在后续的战斗中还能被委以重任,

这也足以说明,明末兵部官员之身份超然,以及武官系统之无力了。

明末的兵部官员除了可以直接参与指挥之外,他们还肩负着监管武官的使命,为了帮助他们控制武官,

朝廷还会赐予他们尚方宝剑以及先斩后奏的权力,这让文官的地位达到了巅峰。

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负责辽东防务的时候,就曾经利用尚方宝剑杀死了总兵毛文龙,这件事也被史学者视为辽东防御体系崩溃的开始。明朝时总兵为卫所的一等武将,在当地有着超群的地位和威望,袁崇焕擅杀如此重臣导致武官系统人心惶惶,士兵们更是不愿为朝廷卖命,只能坐看后金不断蚕食东北领土。

袁崇焕、杨镐等文官的介入令明朝末年的军事指挥体系趋于崩溃,纵使他们确实有着经天纬地的奇才,他们对于武官的打压,也会让基层指挥官与朝廷离心离德,更何况文官出身的他们本就没有指挥才能,

在这些外行的指挥下,明末的军队根本没有办法发挥出全部战斗力,

最终只能坐视神州倾覆。

结语

在明朝末年,政府名义上拥有大量的军队,国家也将绝大多数财政收入投入到了军事建设之中。

但明朝军事制度的滞后,以及管理方式的隐患,让明王朝空有大军却不得其用。

作为基本盘的军户们老弱不堪,花费重金募集的募兵,又因军饷不足后来只能遣散,这批人最终还成为了明王朝的最大隐患,这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在军士疲敝的同时,

明朝的军事指挥体系,也被文官把持

。武官的地下地位,让他们无法施展才能,部分将官最终甚至投降了敌人,兵将皆弱的局面令明王朝无法抵御四伏的危机,只得吞下灭亡的苦果。

参考文献

《明史·兵三》

《明史·杨镐传》

《明史·袁崇焕传》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周瑜与诸葛亮,常常被人拿来对比,尤其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诸葛亮在三国中的...
原创 我... 在不同历史时期,“大姓”的定义并不相同。在现代社会,我们通常是以人口数量来划分的。即那些在人口上名列...
原创 演... 我国古代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演义小说,这些故事不仅被改编成评书流传百姓,还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心中。人们之...
原创 蒙... 公元1616年,辽东建州女真部的领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经过长期战斗,最终成功统一了东北地区各个女真部...
原创 三...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在历史上屡有体现,父子英勇并肩作战的例子不胜枚举。三国时期...
原创 平... 知识是能够改变命运的这一点,几乎没有人会质疑。但为什么并非所有读书人的命运都因此而发生改变呢? 为...
原创 西... 西方近代崛起的历史叙述,一直强调内因变革,即通过自身文化的变革,西方迎来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大历...
原创 山... 山东省的曲阜,历史上曾是鲁国的都城,还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诞生地。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
原创 老... 今天我们发布的这一组历史照片,生动记录了朝廷重要官员袁世凯、那桐等人参加俄国公使璞科第葬礼的情景。 ...
原创 玄... 大唐的辉煌,达到了贞观之治的巅峰,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李世民的卓越治理和远见。贞观之治的缔造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