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录:陆天然/文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卷中,变革与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助力秦国崛起,到当代科技创新引领全球发展,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变革实践,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唯有勇于突破、持续创新,个人与国家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永葆生机。这一跨越千年的命题,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
商鞅变法所处的战国时代,各国纷争不断,旧有的政治经济制度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在秦国积贫积弱的困境下,商鞅推行一系列激进改革: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推行军功爵制,打破贵族世袭垄断,让普通民众有了晋升通道;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提升国家治理效率。这些变革犹如一剂猛药,打破了秦国旧有的利益格局和思维定式,让整个国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短短数十年间,秦国从边陲弱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业。商鞅变法的成功,生动诠释了变革对于国家发展的关键作用——唯有敢于打破陈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时光流转,千年后的今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引擎。以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和人类生活方式。在这场科技革命中,中国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例如,中国高铁技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不仅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络,更将技术与标准输出到全球;在航天领域,从神舟飞船载人航天到嫦娥探月、天问探火,中国航天人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从近地轨道到深空探测的飞跃。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勇于开拓创新的不懈努力。科技创新如同新时代的“变法”,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个人成长同样遵循着变革创新的规律。固步自封的人如同被茧束缚的蝴蝶,思维僵化、行动受限,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而那些勇于突破舒适区、主动拥抱变化的人,则能够不断拓展认知边界,实现自我超越。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复兴之路上,正是凭借对创新的执着追求,打破传统手机设计理念,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iPhone,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马斯克不满足于现有科技的局限性,大胆探索SpaceX可回收火箭技术和特斯拉电动汽车,推动人类在航天与新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些成功案例无不证明,个人唯有保持开放心态,敢于挑战常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创造非凡价值。
然而,变革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商鞅惨遭车裂,但他的改革成果却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科技创新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研发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许多创新者在探索过程中遭遇失败。但正是这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勇气和坚持,才使得变革创新成为可能。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变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从商鞅变法到科技创新,跨越千年的历史画卷中,变革与创新的精神一脉相承。它是个人突破自我的钥匙,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密码,更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永恒动力。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唯有将变革创新融入血脉,以开放的胸怀拥抱变化,以无畏的勇气突破桎梏,个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国家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共同书写人类文明的崭新篇章。
陆天然,法学硕士,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现任东华大学数字资产研究院院长、中国自贸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全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智库”首席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保护投资者权益工作委员会(简称:权工委)高级顾问。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改革报福建记者站站长和国务院研究室(言实)互联网时代方法论课题组组长,著有《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