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的将士们为国家征战,贡献了无数的功劳。他们与国家的兴亡息息相关,国家荣光与他们同享,国家灭亡时,他们也和国家一同葬送。将士们往往是国家攻坚的中坚力量,虽然战功显赫,但大多数人最终未能善终。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蒙家军,这支一直以来都备受历史爱好者关注的队伍。人们总是对他们充满好奇,尤其是他们在为秦朝立下赫赫战功后,随着秦朝灭亡,他们的去向成了人们心中的谜团。那么,蒙家军在秦朝灭亡之后,究竟走向何方呢?
蒙骜是蒙家军的首任统帅,在他去世后,蒙家军的指挥权传给了他的儿子蒙武,再到后来的蒙恬。值得一提的是,蒙骜并非秦国人,实际上他出身齐国。很多人都认为蒙骜是一位极具才华的人,从小定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此他的家世肯定不一般,应该是齐国的贵族。
然而,作为一位军事天才,蒙骜在齐国却并未得到太高的重用。出于某些原因,他并没有在齐国安身立命,而是选择了投身秦国。这种背离故土的行为,很可能源自于在齐国受到压迫,或是他内心的远大志向在故国无法实现。
无论是什么原因,蒙骜最终离开了齐国,失去了齐国的一员猛将。而他来到了秦国,且是偷偷潜入的。直到魏昭襄王登基之后,蒙骜才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机。他投身军营,迅速崭露头角,凭借一连串的胜利,他逐渐在秦国声名鹊起,并在长平之战中大获全胜,获得了秦昭襄王的青睐,最终升任上卿。
在军功制度下,蒙骜的晋升绝非偶然,而是他长期积累的军事功绩所决定的。随着蒙家军逐渐成型,蒙骜为这支军队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蒙家军逐步壮大,成为了秦国的精锐力量。
当时,秦国还拥有另一位名将——战神白起,他的战功几乎无人能及。白起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蒙骜虽同样是军事天才,却常常被白起的光辉所遮蔽。但蒙骜并未因此心生不满,而是专心发展自己的军队,致力于壮大蒙家军的实力。
直到白起去世,蒙骜的名字才真正被世人铭记。自此,他成为了秦国的第二位“战神”,带领军队接连攻克城池。蒙家军在他手中步步高升,逐渐成为秦国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在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秦始皇三位帝王的统治下,蒙家军迎来了黄金时期,蒙骜带领军队攻占了41座城市,地位也逐渐上升。每位新帝即位后,蒙骜都会被高度重用。
蒙骜一生为秦国征战,最终为秦朝征服了74座城池,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未能亲眼见到秦朝的统一,在去世时,他只能遗憾地闭上眼睛。虽然蒙骜去世,但他留下了两个继承者——蒙武和蒙恬,这两位军事才俊继续延续着蒙家军的辉煌。
蒙武的成就虽然不如父亲和兄长那般辉煌,但他同样为秦国做出了贡献。带领蒙家军与楚国作战,他不仅杀死了项羽的祖父,还成功捣毁了楚国,掳走了楚王。蒙恬则更为出色,是秦始皇的重要支柱,深得信任。他参与了秦朝统一六国的进程,并成为秦朝的守卫者。尤其是在北部匈奴作乱时,秦始皇毫不犹豫地派蒙恬前去平定,最终蒙恬大获全胜,凯旋而归。
蒙恬不仅成功打击了北方的胡人,还参与了长城的建设,成为这一宏大工程的主要负责人。由此可见,秦始皇对蒙恬的信任与重视。他还让蒙恬担任扶苏的导师,扶苏是秦始皇心中未来的皇帝。蒙恬在这个角色中,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秦朝的地位。除此之外,蒙恬的弟弟蒙毅也受到了秦始皇的器重,担任了重要的防卫任务,甚至有机会在秦始皇身边侍奉。
然而,随着秦始皇的去世,蒙家军的辉煌逐渐走向衰退。秦二世即位后,赵高迅速成为朝中的权力中心,而蒙家军也因此陷入困境。尽管胡亥并不打算立即处理蒙恬,但赵高深知蒙恬的威胁,便利用自己在朝中的权力,策划了对蒙恬的陷害。最终,蒙恬在赵高的阴谋下被残忍处死。蒙毅也未能逃脱同样的命运,最终死于赵高的算计。
此时,蒙家军依旧驻守在上郡,但失去了蒙恬的领导后,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如果蒙恬曾心生叛意或许能改变局面,但他始终未曾反叛,而是保持了忠诚,最终蒙家军陷入了无主的境地。蒙恬去世后,蒙家军失去了凝聚力,成为了没有灵魂的散沙。此时,北方的匈奴趁机作乱,蒙家军已无法抵挡,最终失去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这一事件标志着秦朝的灭亡即将到来。
蒙家军从辉煌到衰败,为秦朝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沦为历史的尘土,随风而散,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