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年,安普斯兰德推翻了巴伐利亚王朝,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王朝,直到744年,王朝的外孙希尔德普兰德被推翻时,王朝才正式结束。这个王朝尽管只持续了三代,却在短短的时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三代中,利乌特普兰德被认为是伦巴德王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国王,同时也是最为强大的君主之一。然而,由于这个时期王朝频繁更替,并且王国内部存在分裂势力,利乌特普兰德不得不加强王室的中央集权,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整体而言,这个时期的王国正处于寻求平衡的状态,外交政策上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理解利乌特普兰德的统治策略,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王朝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伦巴德王国的历史始于568年,当时伦巴德人在首领的带领下进入意大利,随后建立了伦巴德王国。然而,随着首领阿尔伯因的去世,王国面临着空缺的王位。许多人支持公爵克莱夫成为国王,但他很快被自己的仆人所杀。两代国王之后,王位再次空缺,并且伦巴德王国遭遇拜占庭帝国和法兰克王国的联合打击。因此,伦巴德人决定重新选举国王。最终,经过层层筛选,他们选择了克莱夫的儿子奥塔里成为新国王,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巴伐利亚王朝”或“天主教王朝”。
进入700年后,国王库宁贝特去世,其年幼的儿子利乌特贝特继位。然而不久后,库宁贝特的堂兄弟拉吉贝特发动叛乱,击败了利乌特贝特并篡位。不久,拉吉贝特也去世,他的儿子阿里贝特二世继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抗,阿里贝特最终也被杀害。在他的死后,安斯普兰德成为新的领袖,并逃往巴伐利亚公国,得到了提奥德贝克的保护。巴伐利亚公国在伦巴德王国历史上持续存在,尽管王室内部斗争不断,但他们依然得到伦巴德人的尊重。
自从六世纪末期伦巴德人进入意大利以来,拜占庭帝国的阻挠以及统治阶层的分裂,使得伦巴德人始终未能完全征服意大利。与此同时,伦巴德王国面临着王室与公国之间的矛盾,政局也因此不稳。对于利乌特普兰德来说,要巩固自己的王位并非易事。在他执政初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公国的权力,以此加强中央集权。
然而到了八世纪,贝内的势力不断扩张,占领了罗马人的领土。贝内一方面想要扩大公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希望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法洛阿尔德侵占了拉文纳的军事重镇——克拉西斯。为了避免与帝国发生冲突,利乌特普兰德决定将克拉西斯归还给罗马人。书籍《伦巴德人士》中记载,国王展现出了强硬的态度,迫使公爵们不得不顺从。
然而,法洛阿尔德的屈服也引发了特兰萨慕德的反抗。特兰萨慕德首先占据了纳尔尼城堡,随后与国王展开了斗争。特兰萨慕德的问题成为了利乌特普兰德在统治期间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一段历史表明,尽管利乌特普兰德在树立威信方面取得了成功,他仍然面临着不少困扰和挑战。
除了在国内采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外,利乌特普兰德也致力于通过外交手段稳定外部局势。他调整了与巴伐利亚和法兰克的复杂关系。过去,伦巴德人曾与巴伐利亚人结为战略盟友,在对抗拜占庭帝国时互相支持。然而,自阿吉鲁尔夫以来,伦巴德人与法兰克的关系逐渐友好。同时,利乌特普兰德始终维持与拜占庭帝国的代表拉文纳总督及罗马教宗的和平关系,避免与他们发生直接冲突。在信仰上,利乌特普兰德也表现出虔诚,尊重教宗的权威,特别是在他的法令中明确禁止近亲结婚,并强调这一法令是根据教宗的告诫而制定的。
从这些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利乌特普兰德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力求维护和平,并努力维持王国的稳定。整体而言,他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基本围绕着维护普遍和平,避免激化冲突。由于王国内部的分裂势力,他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巩固中央集权,同时通过与不同势力的合作来实现王国的统一。尽管在过程中遭遇了压迫与反抗,但利乌特普兰德凭借其智慧,不断化解问题,推动了王国的政治目标。
总体来看,利乌特普兰德实施的这些政策,使得各方利益得以平衡,也让他成为了历史上令人铭记的统治者。这一时期,因王国的内外困境而成为了一个寻求平衡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