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登基后,为何第一时间除掉上官婉儿?史学家:换你也忍不了
创始人
2025-09-05 20:33:50
0

怎么评价李隆基?

对于这位皇帝,一两句话很难评说,他一生就跟过山车似的,年轻时候是个狠角色,登基路上全靠自己拼杀。

当年武则天死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唐中宗,她们想学武则天当女皇,结果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带兵杀进皇宫灭了韦后一党,把自己老爹李旦扶上皇位,自己当上太子。

后来他爹当皇帝当得憋屈,两年后直接把皇位禅让给他,不过这时候太平公主又成了绊脚石。

这姑姑想学老妈武则天,整天搞小动作想废了李隆基。

结果李隆基先下手为强,在713年带着兵马把太平公主势力连根拔起,这才真正坐稳皇位,改年号“开元”,开启了他人生最辉煌的篇章!

说到治国,李隆基前期真是开了挂,重用姚崇、宋璟这些能臣,把武则天留下的烂摊子收拾得明明白白。

他亲自考核县令,裁撤冗官,连皇亲国戚犯法都照办不误,蝗灾来了直接撸袖子指挥灭虫,硬是把唐朝经济搞成了“路不拾遗”的开元盛世,疆域也扩张到巅峰,西域碎叶镇、北方回纥都重新归顺,长安城歌舞升平,全世界都跑来朝拜,连现在海外华人聚集地还叫“唐人街”。

可谁能想到这老哥后半辈子画风突变,自从迷上杨贵妃,天天泡在华清池里听《霓裳羽衣曲》,朝政扔给李林甫、杨国忠这些马屁精,边关节度使安禄山都胖成球了还当干儿子宠着。

结果安史之乱一来,长安城说丢就丢,带着杨贵妃逃难到马嵬坡,眼睁睁看着心上人被逼死,最后自己也被儿子架空成了太上皇,晚年被宦官欺负得连寝宫都保不住,死的时候身边就剩几个老太监,活生生把唐朝从顶峰拽进了下坡路。

你说他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前半辈子把唐朝送上巅峰,后半辈子又亲手砸了招牌,这人生剧本,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啊!

不过,他在登基的时候做了一件事情,引起了所有人的讨论。

那就是在登基之后,第一时间除掉了上官婉儿。

掖庭罪女?“巾帼宰相”?

公元710年七月的长安城,空气中还弥漫着血腥味。

唐隆政变的马蹄声刚刚消散,临淄王李隆基的刀锋,就架在了上官婉儿的脖子上。

这个从掖庭奴婢一路爬到昭容之位的奇女子,临死前攥着太平公主联名起草的遗诏,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明明已经倒戈李唐皇室,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上官婉儿的发迹堪称传奇。祖父上官仪因反对武则天被诛,襁褓中的她随母亲郑氏充入掖庭为奴。

《新唐书》记载,十四岁那年,武则天当场出题考校,她提笔写下“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的警句,既暗喻君臣相得,又巧妙化解了武后对上官家族的猜忌。

这份在刀刃上跳舞的本事,让她从罪臣之女摇身变为“巾帼宰相”,执掌诏命二十余年。

但真正让李隆基忌惮的,是她“三朝不倒”的生存术。中宗复辟后,她既能与韦后、安乐公主共谋,又能暗中向太平公主递送情报。

就像《资治通鉴》里写的:“婉儿常劝帝广置昭文学士,引当朝词臣,赐宴赋诗。”表面上是搞文学沙龙,实则在文人集团中织就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婉儿为何必须死

政变当夜的情形,堪称黑色幽默。上官婉儿举着蜡烛迎接禁军,献上那份被韦后篡改前的中宗遗诏,上面白纸黑字写着“相王辅政”。

按常理,这份铁证足以证明她与太平公主的同盟关系。但李隆基的刀更快,直接斩断了所有解释的可能。

考古发现的墓志揭开惊人内幕:婉儿生前曾以死相谏,三次请求中宗限制韦后权力未果,甚至饮鸩明志被御医救回。

这些记载彻底颠覆了史书中“韦后同党”的形象。

但李隆基看得更透,婉儿不是韦后的人,也不是太平的人,而是永远站在赢家那边的人。

就像她当年能在武则天屠刀下活下来,靠的就是这份精准的政治嗅觉。

更要命的是她的年龄。四十六岁的上官婉儿,经历了武则天、中宗两朝权力更迭,手里攥着太多皇室秘辛。

李隆基当时才二十五岁,面对这个比自己大两轮的政治生物,就像抱着个随时会炸的火药桶。

史学家王双怀说得直白:“她活着,就是活着的武周遗产。”

太平公主的眼泪

政变后第三天,太平公主抱着婉儿的头颅恸哭。这不是闺蜜情深,而是痛失政治筹码。

睿宗朝追封婉儿为昭容时,特意在墓志里强调她“泣血极谏”的事迹,明摆着要借死人打脸活人,你李隆基杀的不是逆党,是李唐忠臣。

这场葬礼堪称古代舆论战的范本。太平公主自掏腰包五百匹绢办丧事,相当于现在豪掷五百万搞热搜。

张说撰写的碑文更绝,把婉儿夸成“文坛领袖、天子良辅”,就差直接写“本朝宰相”。

这些操作戳中了李隆基的痛点:一个能在文人中呼风唤雨的女性,比十万大军更难对付。

考古人员在咸阳发现的婉儿墓,印证了这场斗争的惨烈。墓葬规格堪比亲王,但棺椁位置有明显移位痕迹,这正是李隆基登基后“平毁其墓”的铁证。

他不仅要杀人,还要诛心,把婉儿钉死在“祸水”的耻辱柱上。

从才女到符号

处死上官婉儿那天,李隆基或许想起了自己的祖母武则天。这个十四岁入宫、六十七岁称帝的女人,给大唐皇室留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性别创伤。

婉儿的存在,就像一根扎在李唐男儿心头的刺,凭什么女人既能写诏书,又能定国策?

《旧唐书》里那句“此婢妖淫,渎乱宫闱”的杀人理由,暴露了李隆基的真实恐惧。

他不仅要消灭婉儿,更要摧毁“女性干政”的合法性。看看他后来的操作:重用高力士等宦官压制后宫,严禁公主参政,连杨贵妃也只能做个“解语花”。

有学者统计,开元年间女官数量骤减七成,这才是真正的“去女性化”运动。

但历史总爱开玩笑。安史之乱中,正是平阳公主组建的娘子军守住大唐半壁江山。

而上官婉儿死后六十年,她的诗集被重新刊行,文人争相传抄,有些东西,终究是刀剑斩不断的。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生存环境的选择一直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无论何时,生存总是人类优先要考虑的课题。若...
原创 为... 为何袁绍最终决定除掉麹义这一得力干将? 袁绍在河北政权的争夺中,曾多次依赖麹义的勇猛与智慧。两人携手...
探访北京焦化厂遗址:工业遗产中... 北京焦化厂遗址,是北京乃至中国北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见证。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焦化厂遗址,最早建于...
原创 他... 1948年,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接连进入关内展开激烈战斗。其中,担任第8纵队司...
原创 除... 美国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充满矛盾感的国家,既熟悉又陌生,既理解又迷惑。有些人称它为天堂,而另一些人则把它...
原创 唐... 唐太宗:大唐何时灭亡?袁天罡的预言:猪能上树!然而李世民始终无法破解 唐朝的兴盛与衰落,至今依旧牵动...
原创 阿... 在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分裂局面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重。从穆罕默德带领阿拉伯人走出沙漠开始,阿拉伯世...
原创 周... 咱今天唠唠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的死因。在《三国演义》里,周瑜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心胸狭窄、嫉妒心爆棚的...
原创 东... 1946年2月的沙岭战斗,蒋军的一个团仅有3000余人,却成功地抵抗了东北民主联军的16000人的围...
原创 为... 在1448年,蒙古的汪古部诞生了一位女婴,她将来会成为改变整个蒙古历史的关键人物。这个女孩就是后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