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立宪派与共和派的论战(三):梁启超之民族建国论
创始人
2025-09-05 20:03:58
0

梁启超的民族建国思想是他1902-1903年思考的核心议题。他认为,欧洲的繁荣和世界的进步,皆是由强烈的民族主义推动的成果。民族主义经过漫长的发展,尤其在十九世纪末期,逐渐演化为“民族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过剩,内在无法消化,最终不得不向外扩张,谋求更广泛的权力。扩张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武力、商业、工业,甚至通过教会来实施。近年来,俄罗斯征服西伯利亚、土耳其扩展、德国侵略小亚细亚和非洲,英国在波斯湾的军事行动,以及美国在夏威夷、古巴和菲律宾的侵略,都是这一新型帝国主义潮流的体现。在东方的广袤大陆上,有一个庞大的国家,富饶的土地,腐败的政府和疲弱的国民。如果这些列强窥见中国的内情,他们便会如蚁附膻般蜂拥而至,采取民族帝国主义的方式侵略中国。而当外国列强以民族利益为借口来压迫中国时,我们将无法凭借个人英雄主义来抵抗这一力量。只有通过一个远见卓识的国家战略,才能有效防御外来压力。

梁启超的观点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也反映了他对世界局势的深刻洞察。民族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充内而不得不溢于外”,即由于内在的力量无法消化,最终必然会向外扩张。尽管他没有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但他的分析无疑具有深远的前瞻性。

然而,梁启超的深刻警觉并未引起当时国人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他提出的“非立百年宏毅之远猷,必无从幸存”的警告,暴露了中国在当时所面临的巨大危机和无望的前途。遗憾的是,许多革命者未能理解这一点,反而认为通过接受列强的思想和制度,中国的革命可以获得列强的支持。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他长期寄希望于列强,尤其是日本,支持中国的共和革命。这种心理预设影响了他们的战略思维。

从建设民族国家的立场出发,梁启超坚决反对将满洲人视为异族的革命者的观点。他认为,民族建国的根本目标应当是融合满洲、蒙古、苗族、回族、藏族等各族,而非排斥满洲民族,否则就会陷入狭隘的小民族主义,而非宽广的大民族主义。梁启超曾感慨地说:

“今天论者,或许推崇如胡林翼、曾国藩等人物,而忽视了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历史作用,问此与理论是否相符?如果今天我们拥有像胡、曾这样的人物来治理国家,或者像洪、杨那样的人物来治国,二者之间谁更能挽救国家?......章炳麟曾言,‘不能变法当革,能变法亦当革;不能救民当革,能救民亦当革。’这是何等空洞之说?改革的目的难道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吗?当然是为了拯救百姓。……是否非得排斥满洲民族,才能实现建国之大业?抑或应当融入满洲及其他民族,以建设大一统国家?......我认为,如果能有建国的能力,是否小民族的联合成一国,亦或大民族的联合成一国,都可行。如果不能,又何处能找寻合适的道路呢?”

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理论,是他对于民族建国的关键思考。无论当时历史走向如何,他对民族团结和强国建设的呼声,依然值得深思。尽管他没有完全认同欧式的民族国家观,但他始终坚持一个更宽广的理念——以大民族主义为框架,包容国内各族,实现共同发展。

尽管梁启超的这些观点并未在历史中完全得到采纳,但他提出的关于民族建国的战略思考,依然为近代中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他对当时社会政治形态的研究,显得比大部分革命者更加深刻。这一点可以从他撰写的《政府与人民之权限》、《新民说·论自由》、《释革》、《论立法权》以及《各国宪法异同论》等文章中得到印证。

梁启超的思想转变,尤其是在1903年他访问美洲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最初,他坚信中国必须通过革命来解救,但几个月后,他却放弃了革命论,开始支持君主立宪的思路。他的转变,主要源自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他目睹了革命思想的传播所引发的风波,担忧青年被误导;二是他认为自由平等的学说一旦实施,容易造成社会秩序崩溃,难以修复;三是国家和人民已经陷入极度困境,一旦出现变故,国家可能会陷入亡国的边缘。

他在对美国选举制度的观察后,更加感到共和体制并不适合中国。他认为,美国的选举中,候选人多是庸才,选举充满了不正当手段,最终国家治理的效果并不好,因此他开始反思共和体制的弊端。

梁启超的这一思想转变,立刻在革命派中引起了强烈反应。孙中山等人认为,梁启超前后立场反复,因此开始公开攻击他。在《民报》创刊号上,孙中山及其支持者对梁启超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指责他立场不坚定、言辞反复。尽管如此,梁启超并没有退缩,而是公开回应了这一挑战。

梁启超对中国未来的思考和他在社会变革中的坚守,尽管与孙中山的激进革命路线有所不同,但他的理性、深刻和对国家未来的远见,依然使他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注释:

1. 梁启超在《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要务》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的关系。

2. 梁启超在多个场合提到,民族的强大必须依靠民族间的和谐共存,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2025-2026赛季中国女子... 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 (记者胡雪蓉)9月7日,2025-2026赛季中国女子冰球职业联赛呼伦贝尔站在...
原创 为...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生存环境的选择一直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无论何时,生存总是人类优先要考虑的课题。若...
原创 为... 为何袁绍最终决定除掉麹义这一得力干将? 袁绍在河北政权的争夺中,曾多次依赖麹义的勇猛与智慧。两人携手...
探访北京焦化厂遗址:工业遗产中... 北京焦化厂遗址,是北京乃至中国北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见证。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焦化厂遗址,最早建于...
原创 他... 1948年,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接连进入关内展开激烈战斗。其中,担任第8纵队司...
原创 除... 美国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充满矛盾感的国家,既熟悉又陌生,既理解又迷惑。有些人称它为天堂,而另一些人则把它...
原创 唐... 唐太宗:大唐何时灭亡?袁天罡的预言:猪能上树!然而李世民始终无法破解 唐朝的兴盛与衰落,至今依旧牵动...
原创 阿... 在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分裂局面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重。从穆罕默德带领阿拉伯人走出沙漠开始,阿拉伯世...
原创 周... 咱今天唠唠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的死因。在《三国演义》里,周瑜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心胸狭窄、嫉妒心爆棚的...
原创 东... 1946年2月的沙岭战斗,蒋军的一个团仅有3000余人,却成功地抵抗了东北民主联军的16000人的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