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福建发现太监族谱,推翻明朝后宫丑闻,清朝篡改历史被坐实
创始人
2025-09-05 19:34:49
0

自古以来,修撰前朝史籍已经成为历代王朝的惯例制度。为什么各朝代会在没有互相约定的情况下同时采取这一做法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史学极为重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例如,司马迁的《史记》便详细记录了从黄帝时代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发展的流传与延续。

唐朝时,修撰前朝史作为史馆的重要工作正式定制,而清朝的《明史》更为重要,它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在修撰这些历史时,各朝王朝总难避免地带上了自己的私心。

首先,官方对前朝历史的修订,一方面可以彰显新兴王朝的宽容和大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建立新朝与前朝之间的历史联系,使得王朝更具有合法性。除此之外,通过修撰历史,往往能够引导和笼络前朝的士大夫,增强自己的统治基础,为新王朝的合法性增添力量。

然而,并非所有王朝在修撰前朝史时都能够忠实于历史,清朝修撰《明史》便是一个显著的例子。由于清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首先,他们需要压制民间的质疑,巩固自身的统治正统性;其次,汉族人民普遍存在排外情绪,满洲政权为了避免全盘使用武力对抗汉人,也不得不通过在一定程度上贬低明朝历史来削弱汉族人民的反抗情绪。

成化帝朱见深和万贵妃的传奇爱情故事,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原因之一在于二人相差17岁,这一年龄差距在古代社会被视为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此外,历史并未特别描述万贞儿有着惊人的美貌,却有着广泛的传说。根据《明史·后妃传》记载,万贞儿“机警,善迎帝意”。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也曾询问他:“她有什么美丽之处,能得到如此恩宠?”朱见深回答:“她抚摩我安慰,非外貌之美。”

年轻貌美的吴皇后对这一切难以理解,于是将所有的怒火指向了万贞儿,命人将其狠狠打了一顿。但成化帝对此毫不在意,反而将吴皇后废除。

两年后,万贞儿为成化帝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孩子夭折了。虽然如此,成化帝对万贞儿的宠爱丝毫未减,依然如故。第二年,柏妃为成化帝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在两岁时被册封为太子。然而,太子也未能幸免,最终夭折。这一事件令众人纷纷指责万贵妃,然而,成化帝对此依旧表现得异常冷静,似乎并未为太子的死而悲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当朱见深新宠妃子怀孕时,万贞儿都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送上一剂堕胎药。直到成化帝29岁时,他依然没有子嗣,心中不禁感叹:“年纪大了,却无后嗣。”《明史》中记载了一个名为张敏的太监,他曾跪地对成化帝说道:“老奴犯了欺君之罪,陛下您尚有子嗣!”成化帝愣住了,问道:“如何?”张敏随即将自己所救的纪氏母子情况透露给了成化帝。

根据《明史》的记载,朱见深随后接回了纪氏母子,然而纪氏在一个月后去世。关于纪氏的死因,《明史》中提到:“有人说死因是万贵妃所致,也有人说她自缢。”那么,历史上万贞儿究竟是否真的陷害过成化帝的子嗣,甚至致使纪氏丧命?

进入近现代,学者们发现了福建同安县的《张氏族谱》,其中详细记载了张敏一家的历史。通过这本族谱,我们可以对《明史》中的记载进行进一步的考证和对比。

《张氏族谱》明确记载了张敏去世的时间为成化二十一年(即1485年),并且当朱祐樘即位后,张敏被升职为司礼监太监,拥有了更高的权力。然而,《明史》中的记载却称张敏在朱见深和朱祐樘父子团聚后,因害怕万贵妃的迫害而吞金自杀,时间则为1475年。由此可见,《张氏族谱》与《明史》所描述的时间存在明显出入。如果《张氏族谱》为真,那张敏不仅在父子团聚之后活了十年,而且还得到了晋升。

此外,《明史》中还描述了成化帝拥有14位皇子,其中10位长大成年的孩子。那么,如何解释万贵妃单纯依仗宠爱迫害这些皇子呢?显然这与事实相去甚远。

对比《明史》和《宪宗实录》中关于万贵妃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明史》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不少诋毁性的内容。例如,书中提到“掖庭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以及“纪淑妃之死,实妃为之”。这些内容无疑是对万贵妃的进一步抹黑,甚至对历史事实进行扭曲。

《明史》还记载了万贵妃派遣张敏溺死纪氏所生的朱祐樘,但事实上,这一事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情况。朱祐樘出生在1470年,而成化帝的第二子仍在世,张敏也不可能在这样一个情境下公然提出“皇帝无子”的话。

《明史》在诋毁万贵妃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抹黑了成化帝朱见深。早年香港的一部武侠剧便以“成化年间,政治黑暗,太监横行,民不聊生”为剧情,形成了许多人对成化帝的固有印象,而这一切,正是《明史》的功劳。

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清朝对成化帝及其治下的政治形象有所误解。明朝初年,建州女真部族曾多次骚扰明朝辽东边境。经过数次冲突,明朝决定对这些女真部落进行彻底围剿。成化三年,成化帝亲自下令,要求消灭女真部落的巢穴,并与朝鲜一道展开合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剿,明朝成功剿灭了建州女真部族,并击杀了包括李满住及其儿子在内的众多女真武装。这样的胜利,无疑让明朝的统治得到了更为巩固的保障,也使得清朝统治者对成化帝产生了极大的敌意,才有了《明史》中对其的刻意抹黑。

相关内容

原创 ...
当提到北洋政府,许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诸如军阀混战、缺乏民族...
2025-09-07 23:04:07
耶律楚材:元朝文化与政治的...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许多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贡献闪耀...
2025-09-07 23:04:05
原创 ...
衣赐履按: 上回我们提到,前燕太宰慕容恪准备正式发起对洛阳的进攻。...
2025-09-07 23:03:57
曾经,很多人对西方有着极大...
很多人对美国、对整个西方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误解。 总觉得他们曾经强...
2025-09-07 23:03:39
清朝六部尚书和八大总督相比...
清朝时候,六部的老大分别是吏部的头儿、户部的头儿、礼部的头儿、兵部...
2025-09-07 23:03:36
原创 ...
一、是狡虏,还是刘皇叔? 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可以说是历经艰辛,几...
2025-09-07 23:03:01
杭温高铁开通一周年 串联“...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一年来,这条铁路线不仅为...
2025-09-07 22:51:36

热门资讯

2025-2026赛季中国女子... 人民网北京9月8日电 (记者胡雪蓉)9月7日,2025-2026赛季中国女子冰球职业联赛呼伦贝尔站在...
原创 为...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生存环境的选择一直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无论何时,生存总是人类优先要考虑的课题。若...
原创 为... 为何袁绍最终决定除掉麹义这一得力干将? 袁绍在河北政权的争夺中,曾多次依赖麹义的勇猛与智慧。两人携手...
探访北京焦化厂遗址:工业遗产中... 北京焦化厂遗址,是北京乃至中国北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见证。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的焦化厂遗址,最早建于...
原创 他... 1948年,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东北野战军的12个纵队接连进入关内展开激烈战斗。其中,担任第8纵队司...
原创 除... 美国在我的心中是一个充满矛盾感的国家,既熟悉又陌生,既理解又迷惑。有些人称它为天堂,而另一些人则把它...
原创 唐... 唐太宗:大唐何时灭亡?袁天罡的预言:猪能上树!然而李世民始终无法破解 唐朝的兴盛与衰落,至今依旧牵动...
原创 阿... 在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分裂局面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严重。从穆罕默德带领阿拉伯人走出沙漠开始,阿拉伯世...
原创 周... 咱今天唠唠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的死因。在《三国演义》里,周瑜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心胸狭窄、嫉妒心爆棚的...
原创 东... 1946年2月的沙岭战斗,蒋军的一个团仅有3000余人,却成功地抵抗了东北民主联军的16000人的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