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感到困惑,为什么秦始皇的儿子们没有继承他的姓氏呢?难道古代的风俗习惯与现代的有所不同吗?
秦始皇嬴政一生育有多个孩子,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有两个:扶苏和胡亥。这两位儿子性格迥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扶苏以其明智和才干而闻名,而胡亥则因其残酷与荒唐而臭名昭著。因而,秦始皇去世后,当胡亥登基的消息传入民间时,陈胜便以胡亥继承帝位不当,以及为扶苏辩护为口号,发起了反秦的起义活动。
然而,令许多人感到好奇的是,秦始皇的名字是“嬴政”,而他的儿子们却被称为扶苏和胡亥,这其中是否有深意呢?这一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现代,姓氏是一个单一的概念,但在汉朝之前,姓氏的定义则要复杂得多,许多名字是从姓氏中衍生而来的。一般认为,姓氏起源于夏、商、周三代的原始氏族制度的遗留。
有学者认为,秦国的嬴姓与赵国确实存在祖先的血缘关系,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这一切的根源可以追溯至赵国的建立。在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是中原地区最为强大的诸侯国,而相较之下,晋国的实力远超齐国。自从晋献公逼死王子申生后,晋国的继承秩序便遭受了重大冲击,导致内部发生了几次冲突。晋文公掌控大局后,晋国的公室因内部斗争而变得衰弱,因此他大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到了春秋后期,韩国、赵国和魏国的三位卿大夫开始瓜分晋国,最终形成了战国时期的七雄。此时的韩国、赵国和魏国都势力强大,其中魏国的魏武卒名声在外,而韩国的武器制造业更是令周边国度感到畏惧,赵国的军事实力在当时仅次于秦国。
起初,秦国只是一个处于西边的小国。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秦的嬴姓可能是出于想与赵国建立亲缘关系的推测。然而,也有人说,秦人源自西周时期从中原迁至西戎,并且与赵国的先祖是同一家族。无论哪个说法,至少在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家族确实都使用赵姓。此外,秦始皇嬴政这个名称其实是在汉代之后才被正式称呼的。根据汉代前的规定,男人以氏族命名,女性则以姓族为主——这意味着男性的全名是基于氏族的属性。
例如,秦始皇的真名是政,属于男性的命名方式,所以他的全名是赵正。扶苏和胡亥也都属名字,缺乏家族称号。因此,秦始皇的两个儿子的全名应当是赵扶苏和赵胡亥。随着汉朝的兴起,因秦汉战争造成的大规模社会变动,使早期的姓氏概念逐渐削弱——因为在战争中,六国的贵族遭到了秦国的重创,其他许多贵族也在这些冲突中被消灭,原有的姓氏体系逐渐遭到搁置。后来的历史学者认为秦国的嬴姓,因此干脆用嬴政来称呼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