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对历史人物的长相充满好奇,随着考古学的不断进展,我们逐渐能看到这些人物的面容,通过画作和文字的记载,仿佛和他们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面对面”。如今,许多历史人物的面貌得以揭晓,像古代四大美女中的杨玉环和王昭君,近代的康熙、乾隆等人也都留下了自己的“真实面孔”。其中,清朝的历史人物尤其多,因为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对于那些距离我们较远的历史人物,我们只能通过现存的画像来推测他们的模样,但这有时也完全依赖运气,有些画像或许由于年代久远而遭到损毁。幸运的是,南宋名将岳飞的真实画像被妥善保存在国家博物馆中,这对于我们了解岳飞的模样来说,堪称是幸运之举。
岳飞的真实模样
岳飞,作为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在历史和艺术作品中被许多演员成功塑造过,例如黄晓明饰演的岳飞,深受观众喜爱。黄晓明硬朗的面部线条与岳飞的形象颇为契合,也正好符合大众心目中岳飞的形象。
然而,岳飞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非只有一种,他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各异,但大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高大威猛、气宇轩昂的将军模样,身上散发出一股正气凛然、牛鬼蛇神勿近的气息。岳飞常常被当作“门神”来祭祀,这种形象与张飞和关羽作为“门神”的威势相似,显示出他在人们心中早已形成了固定的印象,且这种印象很难改变。
然而,正因为岳飞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真实的岳飞画像却未能广为传播。这是因为真实的形象与理想化的形象差距过大,许多人无法接受这才是岳飞的真面目。在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中兴四将图》中,我们看到了岳飞的真实画像。此图出自南宋宫廷画师刘松年之手,画面上标有“岳鄂王飞”,可以明确确认是岳飞的画像。
然而,仔细观察画像中的岳飞,他的面容与我们心目中那位刚毅威猛的将军形象相差甚远。岳飞的脸庞较为宽阔,肉感十足,额头宽广,眉毛稀疏,鼻梁高挺,身材魁梧却略显圆润,尤其是他的腹部,更显出一丝“将军肚”。这一形象与武将的体型似乎有些差距,显得不那么符合“英雄气概”。
尽管如此,岳飞的神情中依旧可以感受到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场。就如古人所说,“画人画皮难画骨”,这幅画的技法并无问题,可能岳飞真实的模样就是如此。虽然这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但历史上许多人物的形象与我们所想的也常常有所出入。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那些深入骨髓的印象,而不愿接受与之相矛盾的事实,但无论如何,岳飞的民族气节和成就永远不会被遗忘,他在人民心中的崇敬也不会因他的外貌而改变。
少年英雄
岳飞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从小便表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稳重和成熟。他有一个独特的少年爱好——阅读兵书,他精通《左传》、《孙吴兵法》等古代兵书。后来,他拜周侗为师,学习骑射之术,又拜陈广学习刀枪棍棒等武艺。根据史料记载,岳飞的武艺在当地名列前茅,而且他天生力大,未满20岁时便能举起三百宋斤的弓弩,且能操作腰弩,威力非凡。
有些人或许难以相信,岳飞的外形似乎与这些强大的武力不太相符,但从举重运动员的角度来看,这种负重也需要技巧,只要方法得当,三百宋斤的重量并不难承受。值得注意的是,宋斤与现代的“斤”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三百宋斤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三百斤,但它仍然是岳飞力量的象征。
公元1122年,河北地区的官员招募“敢死士”抗击辽国,岳飞听闻后立刻前往应征,经过选拔,顺利加入并成为队长。此时岳飞年仅20岁,正式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后来的相州之乱中,岳飞亲自请缨出征,立下赫赫战功。此时,他的父亲去世,岳飞按礼法回家守孝。家乡发生水灾,岳飞的家庭陷入困境,这促使他再次投身军营,后来成为偏校。随后的大金侵略北宋时期,岳飞亲眼目睹了开封城被围困的惨状,金国大肆烧杀掳掠,使得岳飞愤慨不已。在家中与母亲告别时,他母亲深明大义,鼓励岳飞报效国家,并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决心。于是,岳飞毅然踏上了从军的征途。
抗金名将
岳飞投身军营后,逐步从一名普通将领升至统帅,他所领导的“岳家军”成为了南宋最强的抗金力量。岳飞曾在杜充麾下效力,后来由于杜充投降金国,岳飞独立指挥了岳家军,并在江南一带持续抗金。岳飞收复襄汉六郡后,将此地作为抗金的根据地,并经历了多次军队扩编,最终岳家军的规模达到了三万多人,甚至吸纳了五六万杨幺军的士兵,人数突破了十万。
岳飞治军严格,赏罚分明,对士兵如亲兄弟一般,从不摆架子,这也是岳家军能够屡战屡胜的重要原因。岳飞的功绩和威名,激起了朝廷中某些奸臣的嫉妒。与此同时,金国也对岳飞极为忌惮,因为岳家军是南宋对抗金国的最大屏障。金国与宋朝议和时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岳飞的性命。宋高宗并未意识到岳飞的重要性,竟然同意了金国的要求,最终由秦桧捏造罪名将岳飞冤杀。
岳飞死后,岳家军失去了核心领导,宋朝的抗金力量大大削弱。岳家军的将士被分散到其他军队中,没有了这支强悍的队伍,金国的铁骑很快南下,南宋不久后便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