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关羽在斩杀颜良之后,曹操向汉献帝上表,提议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从此,汉寿亭侯成为关羽的荣誉象征。在那个时代,侯爵的等级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和关内侯,而亭侯的封号已经是许多文臣武将梦寐以求的顶尖荣誉了。今天,我们将重点讨论一下曹魏时期的三位“安国亭侯”。
一、程昱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出生于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程昱的原名为程立,他在梦中见到自己在泰山捧日,于是改名为程昱。东汉末年,程昱曾组织百姓抗击黄巾军。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获得兖州后,将程昱召入麾下。从此,程昱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和将领,屡次征战,为曹操出谋划策,屡立战功。
当曹操征讨徐州时,程昱与荀彧共同留守后方,成功抵御了吕布和陈宫的大军,保住了三座城市,功绩显赫,因此被封为东平相,驻扎在范县。公元196年,曹操迁都许都后,程昱被任命为尚书,后来又升任东中郎将,负责济阴的治理,并监督兖州的事务。
曹操平定袁谭和袁尚后,程昱被晋升为奋武将军,封为安国亭侯。与郭嘉、荀彧和荀攸等谋士不同,程昱不仅能出谋划策,还能亲自指挥军队,所以他获得安国亭侯的封号是理所当然的。
黄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后,拜程昱为卫尉,并进封为安乡侯。同年,程昱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岁。曹丕对此深感悲痛,追赠他为车骑将军,并谥号“肃”。
二、卫臻
卫臻(生卒年不详),字公振,出生于陈留郡襄邑县(今河南省睢县)。卫臻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大臣,曹操的部将卫兹之子。卫兹早年跟随曹操起兵,最终死于沙场,因此,卫臻得到了曹操的厚待。
卫臻早年担任陈留郡的计吏,后来被曹操提拔,升任黄门侍郎、相府户曹掾、散骑常侍,并被封为关内侯。魏文帝曹丕在位时,卫臻获得了安国亭侯的封号,时间大约是在程昱去世之后。公元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卫臻被任命为右仆射,并晋封为康乡侯,这比安国亭侯更具高贵的地位。
在诸葛亮北伐中原期间,卫臻曾出任征南将军,后累迁光禄大夫、司空、司徒,成为曹魏的三公之一。曹芳即位后,卫臻又被晋封为长垣县侯,地位高于大多数其他侯爵。虽然史料不全,卫臻的去世时间尚无确切记载,但他的政治生涯可谓辉煌。
三、陈骞
陈骞(201年-281年12月22日,一作212年—292年),字休渊,出生于临淮东阳(今安徽天长)。陈骞是曹魏司徒陈矫的儿子,少年时期便以朴实稳重且足智多谋著称。曹魏中期,陈骞开始担任尚书郎,后历任中山太守、安平太守,凭借良好的政绩声名远播。后来,他被征召为相国司马的长史,再升任御史中丞、尚书,最终被封为安国亭侯。相比程昱和卫臻,陈骞获得安国亭侯的封号明显较晚。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陈骞坚定地站在司马懿一方,并在诸葛诞叛乱期间,带领军队平定了叛乱。此后,他被任命为持节、都督淮北诸兵马,并晋升为安东将军,进一步封为广陵侯,并转任豫州刺史。
公元259年,陈骞被司马昭封为征南大将军,并授予郯侯爵位,这一爵位与卫臻的长垣县侯一样,都属于县侯等级。西晋建立后,陈骞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并封为高平郡公,进一步晋升为太尉、大司马。晚年,陈骞屡次请求辞去职务,最后在咸宁三年(277年)进入朝廷。太康二年(281年),陈骞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太傅,并谥号“武”。
通过这三位安国亭侯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仅在曹魏政权中担任了重要职务,而且也为国家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值得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