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您可以方便地接收未来的相关文章,同时便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 | 张润晨
编辑 | t
日本,这个在近现代迅速崛起的亚洲国家,成为了亚洲第一个在近代时期崛起的列强。二战结束后,它也是第一个从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并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亚洲国家。这一切都表明了日本强大的综合国力。
日本能在近代崛起,正是凭借着其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帮助日本完成了所谓的“资本原始积累”,为战后恢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面临着严苛的限制,其中最严厉的就是禁止拥有常规军队。而日本的《和平宪法》也明确规定了该国不允许主动参与战争,至今美国驻军依然遍布日本国土。
然而,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右翼政府上台后,日本开始不断尝试突破这些束缚,逐渐使日本重新具备了常规军事力量。如今,日本的自卫队已经成为亚洲范围内颇具实力的军事力量之一,完全不逊色于一些其他国家的军队,而这一变化显然与日本战后对和平的承诺背道而驰。
那么,日本是如何在战后重新武装的呢?日本的自卫队究竟是如何成立的,又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这个庞大的军事力量的呢?
密苏里号上的一纸协议,为日本迎来了“五星天皇”麦克阿瑟这一外号。麦克阿瑟之所以得到这个称号,与战后的日本政治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战前的裕仁天皇是实权君主,尽管他个人话不多,但日本政府的每一项重要决策,几乎都需要经过他的批准。在当时的日本,天皇被视作“人间的神”,皇族则是“神族”。然而,战后这位神明般的天皇不得不向美国占领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鞠躬,这使得麦克阿瑟在日本成为了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
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情感是复杂的,尽管他与裕仁天皇有着私人友谊,并曾称赞裕仁天皇是他见过的最有礼貌的日本人,但麦克阿瑟与日本的关系依旧充满矛盾。他不仅在战争中与日本对立,甚至在战争中个人遭遇的挫折与痛苦,也与日本的侵略息息相关。因此,麦克阿瑟对于战后的日本既充满了愤怒,也难以真正憎恨日本民众。
这种复杂的情感也导致麦克阿瑟在战后的举措显得矛盾重重。一方面,他希望彻底摧毁日本的军队、文化和政治体系,另一方面,他却放纵了许多日本战犯,甚至为他们提供了逃脱审判的机会。无论如何,麦克阿瑟主导的日本军队拆解工作是无可争议的。在他的主导下,盟军向日本政府提出了三项要求:实现“和平化”、“民主化”和“非军事化”。
事实上,这三项要求在麦克阿瑟的指引下被顺利执行。《和平宪法》正式规定了日本永远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力,《人间宣言》使得天皇从神的地位跌落凡尘,标志着日本实现了政府的民主化。然而,即便如此,日本依然没有成为一个完全的中立国。国内的大财阀、保守派势力,以及天皇和贵族阶级并没有被完全摧毁,这意味着日本的“和平化”和“民主化”并不彻底。
然而,关于解除日本武装的任务却被彻底执行。在当时,美国设想日本不需要任何武装力量,反攻的重任由韩国和中华民国承担。于是,从1946年到1947年,盟军彻底解散了日本的军队。许多原海军人员加入了新成立的日本警视厅,而前陆军则有部分转向了黑社会。
战后,日本的军队被完全解散,所拥有的大部分武器装备也被销毁。日本的海军舰艇被沉没,战斗机被集中焚烧,甚至连名声赫赫的长门号战列舰也被送往比基尼岛,成为美军的原子弹靶舰。
麦克阿瑟设想的是,日本将成为一个“非武装中立国”,既不属于资本主义阵营,也不加入共产主义阵营,类似战后奥地利的模式。《和平宪法》第九条明确规定日本将永远放弃通过战争解决问题的权利,并且禁止拥有任何军事力量。美国与日本签订和平条约后,计划撤离驻军,日本将交由联合国管理。日本因此成为一个彻底没有军队的国家,经济萎靡不振,民众生活艰难,国家处于一片低谷。
然而,1950年左右,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朝鲜战争爆发,局势急转直下。美国开始考虑重新武装日本,因为如果失去朝鲜半岛,日本就是第一线。美国的政策也开始逐步改变,麦克阿瑟的立场发生了转变,他强调“放弃交战权不等于放弃自卫权”,并支持日本在自卫范围内进行武装。
日本的军工业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迅速恢复,许多军备物资的需求直接推动了日本经济和军事能力的复兴。1950年7月8日,麦克阿瑟向日本首相吉田茂发了一封信,建议加强日本的警察力量。同年12月,日本正式成立了“日本警察预备队”,这成为日本重新武装的第一步。
1953年,警察预备队发展到了13万人,随后美军援助了大量二战期间的装备。日本自卫队的规模迅速扩展,最终形成了强大的海陆空三位一体的自卫武装力量,并成为亚太地区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之一。
如今,日本的自卫队已经与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并驾齐驱,唯一制约其军事发展的因素依然是《和平宪法》第九条。然而,随着美国主导的行动逐步接管日本自卫队指挥权,日本面临的军事困境与威胁又重新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