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在东南亚的老挝,尽管地理上靠近中国,文化却与中国迥然不同,这引发了许多人的疑问。1971年3月21日,越南宣布从老挝撤军,这一历史事件也折射出两国之间文化的巨大差异。
虽然老挝人的外貌与中国人相似,但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却大相径庭。老挝并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实际上,真正处于汉字文化圈的只有东亚的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的越南。其他东南亚国家与汉字文化圈并没有太多的联系。
朝鲜和日本受中国影响深远,这与中国作为东亚的强国地位密切相关,且在文化领域始终领先。韩国人尤其尊敬世宗大王,因为他发明了韩文,而在此之前,朝鲜使用的是中文,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曾有一位韩国教授提到:“如果没有世宗大王,今天的韩国与中国有什么不同呢?”这也同样适用于日本。
对于日本的影响,可以通过《终战诏书》这一文献来理解。日本人在二战后签署的《终战诏书》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因为它采用的是古代中国的文言文格式,和现代日语语法没有太大关系。若是中国人阅读这份文件,翻译个别日文内容后,就能大致理解其含义。
越南的历史与中国关系更为紧密。越南曾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受到中国统治超过一千年,直到明代才稍有松动。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派遣军队跨越岭南,攻占今天的广西、广东和福建,设立郡县管理百越各部落,越南的北部地区便纳入了中国的象郡辖区。直到938年,越南才通过“白藤江之战”摆脱了中国的统治,逐渐走向独立。
如果没有胡志明推广新越南文,越南至今可能还会使用中文作为官方书写系统。在越南旅游时,游客常常能看到大量的中文古迹,许多中国人无需费力便能解读,而越南人则完全无法理解这些文字。
与越南不同,其他东南亚国家与汉字文化圈并没有深厚的联系。以老挝为例,虽然它与中国的距离看似并不遥远,但由于地理障碍,古代两国之间几乎没有交流。老挝的北部高山地形与中国接壤,滇西高原的险峻山脉使得通行变得非常困难,很多地方连马匹都无法通行,交通极为不便。因此,老挝与中国的联系几乎为零。
此外,老挝的东部与越南接壤,但因长山山脉的存在,老挝与越南的联系也相对浅薄。因此,中国和越南的文化对老挝的影响较少,老挝的文化也未受到太大冲击。
老挝的西部则受到泰国和柬埔寨的影响较大,湄公河流域的交通较为便利,这使得老挝与泰国、柬埔寨的文化交流频繁。老挝语与泰语非常相似,属于拼音语言,词汇中融入了大量梵语、巴利语和柬埔寨语的借词,这也反映出老挝历史上与这些地区的紧密联系。
古代中国的疆域为何未能扩展到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南部?根本原因在于地理环境。这里曾是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山地险峻,人类难以涉足。许多地区依旧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阶段,土地贫瘠,不适合农业发展。由于这些地区与中国的农耕文化格格不入,商人们也不愿冒险前往,因此中国的统治并未向这些地方延伸。
声明:
本文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