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火器这么牛,为什么打仗总是输?难道是假冒伪劣大炮?
创始人
2025-09-04 09:33:06
0

说起明朝,有位皇帝不得不提,他就是明成祖朱棣,他五次出征漠北,确实是给是给中国长脸了,把宋朝的委曲求全终于在明朝这里爆发了,他用一年时间就扩大了祖国版图,将越南收入了中国的怀抱,而且还让中国享受了许多年的朝贡。

其实,明朝的军事力量是十分强悍的,这个朝代有名的不只有东厂,还有禁军,禁卫军中有个神机营,这个营可以说得上是军备最为先进的,因为他们当时已经有了枪炮,相比于欧洲和日本的火器都早了近百年。谁有武器,谁就有发言权,明朝在当时的世界上就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一个。

可是,为什么这么厉害的大明朝还会被清军给打败呢?据抗倭名将戚继光说,火枪的准头很差,几乎百发不中,连蒙古人的弩都比不上,别说拿来打仗了,估计枪还没拿出来就让别人给干掉了,估计也就只能用来打鸟了,试想一下,一群蒙古剽汉看见火枪时那害怕的神情,就在二十几杆枪一起开枪的时候,只听见很小的声音,结果也就两个人受伤,他们还会害怕吗?再想想明军那些只拿着火枪的人,看都火枪不管用了,还会有心思再去打仗吗?但是历史上火枪营的出现确实是增强了明朝的军事实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这么矛盾是因为在明朝后期,可以说神机营已经是明朝的主力了,不论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可是在抗击倭寇以及之后的清军入侵中,明朝会败的彻彻底底这件事,火枪队是绝对不会为此事买单的,明朝后期,中央军器制造所制造的兵器然战士们都无法吐槽,明明是中英的军器所,却连地方上造的兵器都不如,就算是有好抢手但没有好抢那也是白搭,但是南方制造的兵器确实不错,但是火器不适合长途运输,所以好的火器根本很难到北方的战场上。

就是粗制滥造让数名将士血洒沙场,火器确实是值得令人骄傲的发明,可是合格率那么低,不改进生产方法那也是白搭,所以在正史中有过记载神机营的威武都是在明中期以前,之后的记载就越来越少了,甚至使越来越多的差评都蹦出来了。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今天社会上一些粗制滥造的商品,不仅危害百姓,还祸害自己的名声,这样是何苦呢?看看明朝的产品差评,就知道了后来被倭寇和清军给收拾得那么惨是多么理所当然了。

相关内容

“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
↑ 这是9月5日拍摄的“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从上海出发”活动现场...
2025-09-06 00:50:30
原创 ...
顺治,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虽然他出生在太平盛世,但...
2025-09-06 00:36:46
原创 ...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每当谈及这一历史时期,三国的名字常常...
2025-09-06 00:36:41
原创 ...
对于许多勤奋的学子而言,他们花费了十年的光阴,心血和努力,只为在考...
2025-09-06 00:36:35
原创 ...
开封府的八位勇士分别为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董平、薛霸、李贵和娄...
2025-09-06 00:36:34
原创 ...
梁山好汉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武力话题,莫过于武松和鲁智深谁才是 "步...
2025-09-06 00:36:24
李为学:王阳明和大礼议
◭ 王阳明燕居像[明]蔡世新 绘,上海博物馆藏 有明一代思想家影响...
2025-09-06 00:35:57
山西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 ...
春夏之交,阳光洒向大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镇上盘石村的古建筑,...
2025-09-06 00:35:40
原创 ...
1935年深秋,当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陕北时,这片贫瘠的黄土地...
2025-09-06 00:35:36

热门资讯

原创 朝... 在阅读此文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这样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还能带给您更多独特的参与体验,感谢...
原创 埃... 埃及的医疗实践在罗马帝国灭亡后依旧对后来的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埃及医...
原创 当... 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一生救死扶伤,治疗疑难杂症无数,一代枭雄曹操也...
原创 我...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近500位帝王,其中有许多令人铭记在心的人物。例如,焚书坑儒的秦始皇、从...
原创 红... 1934年10月之后,中央红军陆续退出长江南北各大革命根据地,开启了二万五千里的北上长征。然而,仍有...
原创 胡... 公元前303年,赵武灵王赵雍与其重要大臣肥义经过五天的深度讨论,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将在赵国...
原创 李... 历史长河中,宋代的《东都事略》记载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宋代第二任皇帝即位时,他曾向群臣询...
原创 庞... 在三国猛将排行榜里,庞德绝对是个充满争议的狠角色。他能跟老年关羽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这战绩够亮眼吧...
原创 正... 嘉庆二十三年十一月,程同文,时任兵部郎中,突然接到了来自吏部的任命通知,被升为鸿胪寺少卿。这一消息一...
原创 李... 历史开讲 公元643年,魏征弥留之际,李世民亲自带着太子李承乾与年仅9岁的新城公主前去探望。为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