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一方面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路上通道,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也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而明朝经济中心也转移到了南方,同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按说明朝应该趁势发展海上贸易。可为什么却选择了海禁?
历史上明朝永乐年间,也曾有过七下西洋的壮举,甚至比大航海时代还要早。可惜的是郑和下西洋不仅没有开拓新大陆,也没有与西欧建立真正的贸易通道。据说是为了寻找一个人,真实性不做探讨。
明朝的海禁政策自洪武年间开始到明末海禁的废弛经历了一个多变的过程。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永乐后(洪熙-弘治)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开放和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明末海禁的废弛。
其实明朝海禁根本原因还得说是中国重农抑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产物。
其次唐朝开始的政府经管的朝贡贸易政策到了明朝已经"库藏为虚",说白了,就是赔大发了。
最后为了防备沿海奸民与倭寇勾结,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禁止老百姓私自出海。
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这样进行了近二百年的海禁开始走向开放,史称“隆庆开关”。但是,隆庆开禁并不是完全开放,而是十分有限的,地域上仅仅限于东西洋,而且还不包括日本。
即便是这样,也使明朝经济焕发活力,成为当时世界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对当时的明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之,明代的海禁政策的产生、发展以及实施后所带来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